(1)末制导炮弹的组成
末制导炮弹由发射药筒(或药包)和制导炮弹组成,其中发射药筒的结构与作用和普通炮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在发射时,只要装有不同的发射装药,它便可得到不同的攻击范围。制导炮弹部分一般由下述几部分组成:
①弹体结构:由弹身和前、后翼面连接组成。
③电子舱:由自动驾驶仪、信号处理器、时间程序机构、滚转角速率传感器等组成。
④控制舱:由机械类零件,如舵机、热电池、气瓶、减压阀等组成。
⑤弹药助推段,包括引信、战斗部、助推发动机、闭气减旋弹带、底座等。
末制导炮弹在发射后的开始阶段与普通炮弹相同,首先沿曲线弹道飞行,而在末制导炮弹进入制导段瞬间,导引头就立即获取目标信息,经信号变换、处理、辨识和选择,得出目标的坐标和运动参数,然后与弹丸运动参数比较,形成导引指令,传输给控制系统,最终通过舵机带动舵面来控制末制导炮弹的飞行,使它命中预选的目标。对于带有助推装置的末制导炮弹,则还有助推增程飞行阶段。
(2)末制导炮弹的结构与作用
下面以美国155 mm“铜斑蛇”末制导炮弹为例来说明末制导炮弹的结构与作用。
美国155 mm“铜斑蛇”末制导炮弹是一种精密制导的反坦克炮弹。该弹用于155 mm榴弹炮,可首发命中远距离活动目标。该弹由制导段、战斗部段和控制段3部分组成,如图11-19所示。图中A为制导段,B为战斗部段,C为控制段。(www.xing528.com)
在“铜斑蛇”末制导炮弹的中部有4片弹翼,呈十字形;而尾部也有4片尾翼(控制舵),亦呈十字形。弹翼是提供升力的主要部件,且主要目的是提高制导炮弹的射程。尾翼是由冷气式气动舵机驱动的旋转振动舵,主要用来提供控制力,以改变飞行弹道,并保证稳定作用。气动舵机的压力源是高压冷气瓶。弹翼和尾翼都是可以折叠的,发射前收入控制段弹身的缝隙内。发射出炮管后尾翼首先展开,并保证飞行稳定;而在达到弹道最高点时,弹翼展开,以增加滑翔距离(20%)。
图11-19 “铜斑蛇”炮弹结构
1—电子舱;2—导引头;3—陀螺;4—滚转速率传感器;5—聚能装药;6—弹翼;7—尾舱;8—舵机;9—滑动闭气环。
该弹弹身的长细比为8.85,弹头为圆头锥形,有利于减小飞行时的头部阻力。激光导引头由位标器和电子舱两部分组成。在位标器中有光学系统、探测器及其前置放大器,还有陀螺及其驱动的元件。电子舱中有信息处理电路、陀螺驱动电路、解码电路和程序控制电路。位标器为陀螺—光学耦合形式,结构简单,性能良好。光学系统的主要部分和探测器均被固定在弹体上,陀螺只稳定一小块反射镜。探测器均被固定在光学系统的后主面上。导引头输出视线角速率信号和支架角信号。
光学系统采用单透镜,视场为±12.5°。滤光片被置于平行光路中。探测器是光电二极管,与前置放大器制成一个组件。探测器位于透镜的后主点附近,稍离焦点,以获得线性信号。
炮弹发射时最大加速度为9 000 g。为了不损坏陀螺转子,采用了负载转移轴承。发射时陀螺暂时被“固化”。导引头壳体上装有陀螺旋转驱动线圈、陀螺进动线圈、陀螺电锁线圈和补偿线圈4种线圈。旋转线圈和进动线圈配于陀螺转子上的环形磁铁,使陀螺旋转和进动,以跟踪目标。电锁线圈和补偿线圈用于输出电锁信号和导引头支架角信号。
在电子舱中装有8块圆片形电路板,其间用一条电缆连接。在电子舱前壁上,固定有横滚速率传感器。电路板中央留有战斗部爆炸后形成的金属破甲射流通道。
该弹采用破甲战斗部,利用聚能射流击毁目标。战斗部为圆柱形,在壳体内装有成型装药,前部有铜制药型罩,后部有引信和保险装置。控制舵为圆柱形外壳,前部设置4片弹翼,后部设置4片尾翼。舱中前部装有高压冷气瓶作为舵机的动力源,后部装有舵机和电池组。在控制舱的后部设有弹底外套滑动闭气环,用以承受发射时的火药气体压力,并起密封作用。155 mm“铜斑蛇”末制导炮弹的主要诸元见表11-5。
表11-5 155 mm“铜斑蛇”末制导炮弹主要诸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