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弹为“阿皮拉”轻型反坦克武器配用的火箭弹,用于攻击近距离上的主战坦克和其他车辆。
(1)反坦克火箭弹结构组成
“阿皮拉”反坦克火箭弹由战斗部、引信、火箭发动机和尾翼组件组成,如图10-33所示。其主要战术技术性能:弹径为112mm,弹长为920mm,弹重为4.3 kg,初速为293 m/s,有效射程为330m(飞行时间为1.2 s,弹道高为1.8 m),转速为20 r/s。破甲厚度:对均质靶,破甲厚度≥700 mm(约6.43倍弹径);对钢筋混凝土,破甲厚度>2 m。射击精度:400 m的固定射击标准偏差≤0.2 m;300 m的肩扛射击标准偏差≤0.4 m。
图10-33 “阿皮拉”反坦克火箭弹
1—风帽;2—加强筋;3—药型罩;4—炸药;5—引信;6—推进剂;7—点火器;8—尾翼。
①战斗部。“阿皮拉”反坦克火箭弹战斗部如图10-34所示。它由风帽、内锥罩、海绵体、钢钉、弹体、药型罩、主药柱和副药柱、隔板等组成。
图10-34 “阿皮拉”战斗部结构
1—镍层;2—主药柱;3—隔板;4—副药柱;5—风帽;6—内锥罩;7—海绵体;8—钢钉;9—弹体;10—药型罩。
战斗部壳体材料为铝合金,形如倒锥台,锥角为20°。战斗部头部的风帽由两个锥形壳体构成,且其材料是高强度塑料。其长度为弹径的3倍,接近于最有利炸高。内、外锥之间衬有海绵状塑料,在外锥内表面均匀分布有100个钢质小钉,钉与钉之间靠导线相通(同一端),并构成引信线路的一极;在内锥的外表面镀有一层金属镍,构成引信线路的另一极。这样,内、外锥就构成了引信的碰合开关。平时,引信处于断路状态;当战斗部风帽任何部位碰击目标时,内、外锥罩接触,接通引信的电回路,从而使战斗部起爆。由这种结构组成的碰合开关的优点是作用时间短,作用可靠;同时具有擦地炸机构的性能,在80°着角下,引信也能可靠发火。
药型罩为紫铜,锥角约为60°;等壁厚,壁厚约3 mm,旋压制成。炸药为黑索里特(黑索今大于75%),重1.5 kg,装填密度为1.773 g/cm3。主、副药柱间放有一软木做的梨形隔板。
②引信。该弹配用电磁引信。这种引信的优点是安全性好,作用时间短,瞬发度高。整个起爆时间约40μs。引信的电能由磁后坐发电机提供。其作用原理如下:射击时,火箭发动机高压燃气经小孔进入引信活塞室,推动活塞及磁铁压破塑料环而运动,进而在外层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而感应电流经二极管给电容器充电。电容器电容为100 pF,而充电电压可达230 V。电容充电后,因二极管的阻断,不能经线圈放电,电压可维持一段时间(经绝缘电阻缓慢放电)。火箭弹出炮口后,卡在回转体上的保险销弹出,回转体在发条作用下旋转,并由钟表机构控制在火箭弹飞离炮口10~25 m处转到位(约120°),使电路与雷管两极接触。这时,只要头部开关碰合就构成电回路接通,电容器便经电雷管放电,引爆雷管,继而起爆战斗部炸药装药。
③火箭发动机。该火箭发动机由中间底、燃烧室壳体、装药、传火具、喷管收敛段和喷管扩张段等零部件组成。其结构如图10-35所示。
图10-35 火箭发动机结构
1—中间底;2—引信;3—隔热层;4—固定装药橡胶层;5—橡胶隔热涂层;6—装药;7—燃烧室壳体;8—喷管收敛段;9—传火具;10—喷管扩张段。
火箭发动机结构:
一是燃烧室壳体。燃烧室壳体材料是芳纶尼龙(Kevlav)纤维,用缠绕工艺加工而成。缠绕时,先缠绕燃烧室壳体内层,然后将中间底和喷管收敛段分别粘在内层的两端。继续缠绕外层,并将外层纤维直接包住中间底和喷管收敛段,成为整体。芳纶尼龙纤维材料的比强度比其他类纤维高。燃烧室壳体内壁有橡胶隔热层。燃烧室水压试验破坏压力为62 MPa。
二是喷管。喷管由收敛段(包括喉部)和扩张段通过螺纹连接成整体喷管。其材料为铝合金。喷管扩张段内表面有6片燃气导流片,而外表面有9个均布的尾翼支耳。导流片、尾翼支耳和扩张段是整体结构。扩张段曾采用过压铸成型工艺,而现采用锻压成型工艺。对喷管内表面进行阳极化处理,且氧化层厚0.12~0.15mm。导流片与扩张段内表面母线有14.5°夹角。发动机工作时,燃气流过导流片,产生旋转力矩,使弹飞离发射管时有20 r/s的转速。火箭弹离开发射管后,由弹翼提供旋转力矩,维持20 r/s的转速。
三是装药。火药牌号为SD-1152,采用专用设备将片状火药压成Ω形,药型如图10-36所示。
图10-36 火箭发动机装药药型
火箭发动机装药由142根推进剂药条组成。药条的横截面形状为Ω形,以使单位面积保持最大燃烧面,从而确保推进剂快速而均匀地燃烧。药条后端60 mm处开始逐渐减小断面面积,药条插在7 mm厚的液态橡胶层中,胶层固化后,药条一端固定在胶层中。(www.xing528.com)
四是传火具。安装在喷管收敛段与扩张段连接处。传火具密封喷喉。通电点火后,传火具底上0.9 mm厚部位被切断,喷管打开。点火压力为8.63 MPa。
五是中间底。用来连接战斗部,也是燃烧室壳体的前底。中间底内装有引信。发动机工作后,燃气从底中心处的小管流入引信活塞室,推动活塞及磁铁压破塑料环而运动,因而在外线圈中产生电流,经过二极管给电容器充电。当引信头部开关经碰撞后使闭合电路构成通路时,电容器放电而起爆雷管。
火箭发动机性能:
发动机外径小于111.8 mm,喷管喉径为72 mm,发动机质量为1.85 kg,装药质量为0.6 kg,点火药质量为51 g;Ω形药条宽为10 mm,Ω形药条高为7~8 mm,药条厚为0.6 mm,药条长为160 mm;推力冲量为1.165 kN·s,最大压力为43.3 MPa(+50℃时),燃烧时间为5 ms(+51℃时)。
火箭发动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动机采用异形装药,肉厚薄,装药根数多,燃烧面积大,在短燃烧时间内提供了较大推力,使弹具有高初速。
二是采用薄肉厚Ω形的装药,与薄肉厚管状药型相比,由于药型内外相通,各根药柱之间均能保证一定的燃烧空间,使通气参量均衡,点燃一致性好。
三是采用将装药插入液态橡胶固化的固药形式,使多根药条密排的装填工艺容易实现,与管状药型采用固药板形式相比,工艺简单、固定牢固。
四是在满足一定推力冲量条件下,选择较高的燃烧室压力,使喷管喉部面积小,有利于减小喷管的欠膨胀损失。
五是采用芳纶尼龙这种比强度较高的纤维绕制成整体式壳体,使发动机结构质量减轻,提高发动机的性能。
六是稳定尾翼被安装在喷管后端扩张段外表面的尾翼座上,共9片,用合金钢制造。翼剖面形状不对称(后端凸起),产生力矩,使弹右旋。尾翼后掠角为30°。尾翼座为整体结构。
(2)发射筒
“阿皮拉”反坦克火箭弹发射筒结构如图10-37所示。
发射筒内层为凯夫拉(Kevlar)复合材料,是预先缠好的管子,外面套一层铝丝纤维塑料,形成一根发射筒。发射筒中间部位设置一个瞄准镜座、肩托和把手,均用胶黏结在发射筒外表面。瞄准镜座平面为整体加工,以筒轴线定位,保证精度。在发射筒的两端及外表设置有海绵塑料保护套,以防止发射筒损坏。发射筒可承受压力47 MPa。发射电源用两节锂电池,每节3 V多,可存储10年,每5年检查一次。
图10-37 发射筒结构组成
1—前盖;2—固定偏导装置;3—背带;4—电池盒;5—解脱保险开关;6—点火盒;7—后盖;8—前把手;9—中心;10—耳塞;11—瞄准镜;12—面罩;13—脸垫;14—肩托。
瞄准镜壳体和镜片均为塑料压制成型,全用胶粘装配。两边有保护的塑料瞄准镜价格低廉,仅为武器系统的百分之几。瞄准镜可以分别装在发射筒的左、右两边,出厂时一律装在右边,左撇子可以自己将镜子移装在另一边。不用镜子时可将其折叠起来紧靠筒身,待使用时再打开。发射后瞄准镜随发射筒一起被扔掉。
火箭弹与发射筒靠6个玻璃纤维销钉结合起来。先将发射筒后端与喷管出口端结合起来,然后用钻打上6个销钉孔。喷管出口端为盲孔,再用销钉铆合。筒的两端有活塞盖子密封。生产中用气压试验检查密封情况。发射筒要做浸水试验(水深为0.9 m)。发射时必须先去掉前盖,否则瞄准镜视线被挡住而无法瞄准(提示前盖未去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