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填猛炸药的弹丸或战斗部爆炸时,形成的爆轰产物和冲击波(或应力波)对目标具有破坏作用。其破坏机制主要为:
(1)爆轰产物的直接破坏作用
弹丸爆炸时,形成高温高压气体,以极高的速度向四周膨胀,强烈作用于周围邻近的目标上,使之破坏或燃烧。由于作用于目标上的压力随距离的增大而下降很快,因此它对目标的破坏区域很小,只有与目标接触爆炸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2)冲击波的破坏作用(www.xing528.com)
冲击波的破坏作用是指弹丸、战斗部或爆炸装置在空气、水等介质中爆炸时所形成的强压缩波对目标的破坏作用。冲击波是一种状态参数有突跃的强扰动传播。它是由爆炸时高温高压的爆轰产物,以极高的速度向周围膨胀飞散,强烈压缩邻层介质,使其密度、压力和温度突跃升高并高速传播而形成的。
冲击波波阵面(扰动区与未扰动区的界面)上具有很高的压力,通常以超过环境大气压的压力值表征,称之为超压。波阵面后的介质质点也以较高的速度运动,形成冲击压力(称之为动压)。当冲击波在一定距离内遇到目标时,将以很高的压力(超压与动压之和)或冲量作用于目标上,使其遭到破坏。其破坏作用与爆炸装药、目标特性、目标与爆心的距离和目标对冲击波的反射等有关。通常大集团装药(装药量超过300 kg)爆炸的破坏作用以冲击波的最大压力(或称静压)表征;而常规弹药小药量爆炸,由于正压作用时间远小于目标自振周期,属于冲击载荷,故常用冲量或比冲量表征。破坏不同的目标,需要的超压或冲量也不同。一般对各种建筑物或技术装备,常以破坏半径来衡量冲击波的破坏作用;而对有生目标则以致命杀伤半径表征冲击波的作用范围。目标离爆心近时,破坏作用虽强烈,但受作用的面积小,多为局部性破坏;反之,波阵面压力虽衰减了,但受作用面积大,波的正压作用时间长,易引起大面积、总体性的破坏。
弹药在水中爆炸时,不但产生冲击波,而且水中冲击波脱离爆轰产物后,爆轰产物还会出现多次膨胀、压缩的气泡脉动,并形成稀疏波与压缩波。气泡第一次脉动形成的压缩波,对目标也具有实际破坏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