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特殊区段的运行要求详解

特殊区段的运行要求详解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输电线路的特殊区段是指线路设计及运行中不同于其他常规区段,它是经超常设计的线路或运行中环境有所重大变化的线路区段,维护检修必须有不同于其他线路的手段,因此运行中所要求做的工作也有所不同。大跨越段应根据运行环境、设备特点和运行经验制订专用现场规程,维护检修的周期应根据实际运行条件确定;大跨越杆塔要定期向当地水文、气象、地质、环境部门收集有关资料,做好分析工作。

特殊区段的运行要求详解

输电线路的特殊区段是指线路设计及运行中不同于其他常规区段,它是经超常设计的线路或运行中环境有所重大变化的线路区段,维护检修必须有不同于其他线路的手段,因此运行中所要求做的工作也有所不同。

(一)大跨越

(1)大跨越指线路跨越通航大河流、湖泊或海峡等,因挡距较大(在1000m以上)或杆塔较高(在100m以上),导线选型或杆塔设计需特殊考虑。大跨越段应根据运行环境、设备特点和运行经验制订专用现场规程,维护检修的周期应根据实际运行条件确定;大跨越杆塔要定期向当地水文气象地质、环境部门收集有关资料,做好分析工作。

(2)宜设专门维护班组,在洪汛、覆冰、大风和雷电活动频繁的季节,宜设专人监视,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可装自动检测设备。

(3)应加强对杆塔、基础、导线、地线、拉线、绝缘子、金具及防洪、防水、防雷、测振等设施的检测和维修,并做好定期分析工作。

(4)大跨越段应定期对导、地线进地震动测量。

(5)大跨越应做好长期的气象、覆冰、雷电、水文的观测记录和分析工作。

(6)主塔的升降设备、航空指示灯、照明和通信等附属设施应加强维修保养,经常保持在良好状态。

(二)多雷区

(1)多雷区的线路应做好综合防雷措施,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值,适当缩短检测周期。

(2)雷季前,应做好防雷设施的检测和维修,落实各项防雷措施,如接地处理、地线线夹紧固、放电间隙调整等,同时做好雷电定位系统的检测、维护、调试工作,110kV及以上线路杆塔有关参数应及时输入雷电定位系统,以便正常使用。

(3)雷雨季期间,应加强对防雷设施各部件连接状况、防雷设备和观测装置动作情况的检测,并做好雷电活动观测记录。

(4)做好被雷击线路的检查,对损坏的设备应及时更换、修补,对发生闪络的绝缘子串的导线、地线线夹必须打开检查,必要时还须检查相邻挡线夹及接地装置。

(5)组织好对雷击事故的调查分析,总结现有防雷设施效果,研究更有效的防雷措施,并加以实施。

(三)重污区

(1)重污区线路外绝缘应配置足够的爬电比距,并留有裕度。

(2)应选点定期测量盐密,且要求检测点较一般地区多,必要时收集该地区污源物分析,有条件时建立污秽观测实验站,以掌握污秽程度、污秽性质、绝缘子表面积污速率及气象变化规律。

(3)污闪季节前,应确定污秽等级、检查防污闪措施的落实情况,污秽等级与爬电比距不相适应时,应及时调整绝缘子串的爬电比距、调整绝缘子类型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防污闪措施,线路上的零(低)值绝缘子应及时更换。

(4)防污清扫工作应根据盐密值、积污速度、气象变化规律等因素确定周期及时安排清扫,保证清扫质量。污闪季节中,可根据巡视及检测情况,临时增加清扫。

(5)应建立特殊巡视责任制,在恶劣天气时进行现场特巡,发现异常及时分析并采取措施。

(6)做好测试分析,掌握规律,总结经验,针对不同性质的污秽物选择相应有效的防污闪措施。

(7)积极研究、应用新的污秽监测手段,如线路污秽度在线监测系统。

(四)重冰区(www.xing528.com)

(1)处于重冰区的线路要在冬季进行覆冰观测,研究冰层厚度和形成原因,制定反事故措施,加强巡视,采取手段阻止导线覆冰形成和发展。

(2)经实践证明不能满足重冰区要求的杆塔型式、绝缘子串型式、导线排列方式应有计划地进行改造或更换,做好记录,并提交设计部门在同类地区不再使用。

(3)覆冰季节前应对线路做全面检查,消除设备缺陷,落实除冰、融冰和防止导线、地线跳跃、舞动的措施,检查各种观测、记录设施,并对融冰装置进行检查、试验,确保必要时能投入使用。

(4)在覆冰季节中,应有专门观测维护组织,加强巡视、观测,做好覆冰和气象观测记录及分析,研究覆冰和舞动的规律,随时了解冰情,适时采取相应措施。

(五)强风区

(1)处于风口地段的线路在多风季节要加强巡视,特别是进行风中巡视,有条件或危及重要线路运行的区域,要建立风的观测站和测量设备。要逐步掌握风口地段的风向、风速等资料。

(2)经运行证明已发生导线舞动跳闸或判断有跳闸可能的线路,应逐步安装失谐摆、相间间隔棒等防舞动装置。

(3)经运行证明已发生导线舞动跳闸或判断有跳闸可能的线路,在多风季节前可进行检查,对于连接不可靠的元件及时进行处理。

(六)鸟害区

(1)要把防鸟害治理作为运行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可通过省农科院等农业科学院所了解掌握一些重要联络线的通过森林、河流、湖泊、山川等区域的鸟类分布及生活习性情况,进行鸟类影响线路安全的研究。

(2)已发生鸟害跳闸的线路要采取安装鸟刺等有效措施防止鸟害的频繁发生。

(3)鸟害具有季节性和时间性,在相应的秋冬季节要加大特殊巡视力度,掌握鸟害跳闸规律。

(七)外力破坏区

(1)人为破坏已成为威胁线路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要通过多单位配合、多方面做好群众的保电护线工作。

(2)对于电力设施被盗的高发区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有效打击电力被盗案件做好防盗工作。同时要采取技术手段提高线路的防盗水平。

(3)电力设施被盗高发区应加强防止被盗的特殊巡视。

(八)水冲刷区

(1)送电线路位于河岸、湖岸等容易产生水冲刷的地带时,其设计强度应较附近一般地区适当增大。

(2)水冲刷区应加强特殊巡视。

(九)微气候区

(1)送电线路位于河岸、湖岸、高峰以及山谷口等容易产生强风的地带时,其最大设计风速应较附近一般地区适当增大。

(2)在送电线路某一小段因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该地区的气候因子特别增强,超过该地区设计的冰、风条件,应加强特殊巡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