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关于页岩气藏保存条件的研究相对较少,关于常规油气藏保存条件的研究比较多。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藏分别在加里东、印支和燕山期经历了形成、演化、聚集、破坏和保存的多期多阶段演变过程,被构造活动改造的强度大。 各期的沉积盆地、地质体、地下流体(包括油气水)都发生过多次调整和改造,整体油气保存条件受到了严重影响和破坏。油气保存条件的科学评价是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关键技术之一,人们一直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张义纲,1991;刘方槐等,1991;胡光灿等, 1997;李明诚等,1997;戴少武等,2002;赵宗举等, 2002),近几年又提出了油气保存单元的概念、类型和评价原理(梁兴等,2003,2004;何登发等,2004)。 然而,针对我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的综合评价仍然缺乏系统的方法与技术。
马永生(2006)采用含油气沉积盆地流体历史分析(Eadington,1991;楼章华等,1998)新方法,试图从动态和演化的角度,在分析油气保存条件评价主要参数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油气保存条件的破坏因素及其评价方法,总结出一套针对南方海相地层油气成藏、保存条件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形成一套适合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保存条件综合评价的技术体系。其评价的主要参数有:
①盖层条件:盖层可分直接盖层和区域盖层,前者指储油气层上方直接阻止油气逸散的岩层,后者则为位于含油气层系上方对油气系统起整体保护上覆岩系。
②构造运动:通常构造运动越强烈,保存条件越差。
③气田(藏)形成时间:天然气藏形成越早,赋存时间越长,扩散、渗漏总损失越大。 气藏要保存到现今除要求良好的封闭保存条件外还需形成时间晚。
④岩浆活动:岩浆活动对保存条件的影响主要决定于岩浆活动的时期与产状。
⑤生储盖组合在时间和空间的组合关系:指源岩成熟期与圈闭形成期的时间间隔和生储盖地层的空间位距(李明诚等,1997)。 显然,时空跨距越小,越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和保存。
⑥源岩质量:它不仅是评价油气藏形成的重要条件,也是评价保存条件的一个指标。(www.xing528.com)
⑦地层压力:出现异常高压表明地下仍存在大量生烃的、有利于油气聚集并保存的封隔体;而异常低压的出现可能是地壳抬升、生烃停滞和天然气已大量散失的标志。
郭彤楼(2003),万红(2002)等认为影响天然气保存与破坏的因素是盖层的封闭性、断层的封堵性和水文地质的开启性及它们的演化规律。
总结起来,保存条件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盖层和断层封闭性是影响保存条件的直接因素;后期构造运动则是影响保存条件和油气藏破坏与散失的根本原因;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流体化学-动力学参数是判识现实保存状况好坏的判识性指标。 因此,评价油气保存条件需要从上述三个互为成因联系的方面进行分析(马永生,2006)。
页岩气与常规油气相比,两者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页岩气藏独特的地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页岩气藏为典型的自生、自储、自盖型天然气藏;页岩气藏储层具有典型的低孔、低渗物性特征;气体赋存状态多样:页岩气主要由吸附气和游离气组成;页岩气成藏不需要在构造的高部位,为连续型富集气藏;与常规油气藏相比,页岩气藏较易保存。 因此,页岩气保存条件研究与常规油气保存研究既有共同点,又有其特殊性(见表3.4)。
表3.4 页岩气与常规油气保存因素的共异性
页岩气由于其吸附特征, 具有一定的抗破坏能力。 但是四川盆地边缘地区构造运动强烈,期次多、生排烃也具有多期性、深大断裂普遍发育且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因此,页岩气藏的保存还是遭受了巨大的影响, 甚至在部分地区页岩气藏被完全破坏掉。 因此,本项目在研究重庆地区页岩气保存条件时主要考虑构造、断层等几个主控因素,同时还要考虑水文地质、地层压力等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