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要总结:我国十一五关键时期的社会构建和水利可持续发展

重要总结:我国十一五关键时期的社会构建和水利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关键时期。

重要总结:我国十一五关键时期的社会构建和水利可持续发展

(1)总之,无论是在常规水工程建设中,还是在病险水工程或堰塞湖等的排险减灾上,都要按照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充分利用自然力量排除自然灾害,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水工程,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建设。

(2)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用,建立了不同河流之间的联系,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新的河流体系,改变了曾经的河流和流域,衍生了新的河流和流域的发展规律,以及生态系统和社会响应。调水工程联通了本来相互独立的单个流域,实现了水资源的南北互济、东西贯通,体现出流域间协同互济的特征,成为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保障供水、修复生态的重要手段。

人类对河流的改变,必然是其自然功能和原生态的丧失或部分失去,形成崭新的生境系统和与前不同的功能,这种功能与生态的转移和得失必须进行权衡,保护生态与环境,实际上也是人类对河流提出的一种需求。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改变的存在,引导其向和谐、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人工河流的形成,如运河,海河、淮河等流域的“减河”、“新河”,入海、入江水道,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引江济太”等,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河流自然功能的社会化。需要对自然的、人工的以及人工与自然复合的河流、水域进行分类研究,综合评价,探求各类不同河流、水域所处的状态及其演进态势,反过来调整和确定人类对河流和流域的需求,以期合理规划,合理确定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布局

在承载能力的范围以内,按照发展规律合理利用,并使其得到科学保护,流域就能生生不息,持续不断,生境无限。因此,人类必须“自律发展”,合理设定河流或流域的保护和开发的目标,形成顺应河流自然发展规律、人与河流和谐相处、和谐发展的良性态势。

(3)当然,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找到其和谐点,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可以结合水利建设的实际情况,在一定水文尺度和空间范围内,研究水及与其相关的涉水介质和涉水工程共同构成的基础生境承载系统,为解决水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以期望在这样的视角下,揭示更深层次的水问题,并为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手段。(www.xing528.com)

因此,当人类已达到可在自然中自主发展的时候,更应别无选择的把自己放回自然,那种为了避免和防止起初在低层就被自然淘汰而曾经有过的、要成为自然的改造者和主宰者的想法和做法必须遏制和放弃。在某种意义上,原生态的变化很好地标示着河流改变的程度。但是,这种标示也一定是不完全、非动态的。河流是否发生了细微渐次或不可逆转的变化,需要从河流系统的概念去研究其和谐度、稳定态和演进率,以力求得知更多,但无论如何,人类对河流改变的认识注定会受到局限,永远是不完全的。

(4)按照社会和经济的观点,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活动其实是人类处理人水关系的过程。要实现人水和谐,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以及生产力布局和城市建设应当与区域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要求相适应。为此,必须思考和探索科学的区域水资源水环境保护治理目标,并以此目标作为水生态恢复、河流健康和支撑水环境良性演进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导。

区域水资源水环境保护治理的目标是复杂而动态变化的,或者说,我们通过推断能寻求到的也只能是区域水资源水环境保护治理的阶段性目标,即在非确定条件下,给定尺度的系统遵循演替规律,按照自适应的演进率,映射于时间序列上,达到的相对和谐度与稳定态。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关键时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十一五”水利发展的总体部署,切实转变水利发展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防洪体系建设和城乡供水水源建设,保障防洪安全和饮用水安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水权制度和水市场体系,搞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科学调度,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统筹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深化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完善水利政策法规,大力加强农村水利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支撑的要求更高、任务更重。

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任重而道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步伐,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近期着力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灌区两改一提高、移民政策法规落实四件大事,统筹做好防汛抗旱、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等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