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流修复与洪泛区管理的融合:结束二元思维

河流修复与洪泛区管理的融合:结束二元思维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非工程措施包括洪泛区管理。洪泛区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护水文机制、湿地、农业用地等。换言之,洪泛区管理要求控制土地使用。我要说明的是“河流修复”等同于“新型洪泛区管理”。在“新型洪泛区管理”中,防洪减灾和河道修复两个因素并不矛盾。我们要深化“新型洪泛区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以指导实际工程。

河流修复与洪泛区管理的融合:结束二元思维

将上述讨论简要总结于图4。在图4中用一条细实线表示河道整治工程的安全标准稳定增加。更为安全的流域对土地开发商和工商业者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他们开始将森林和农业用地转化为住宅区和工业区。在城市,人口增加加速了土地利用的变化。由于流域非渗透性土地面积的增加,使得洪峰流量增大、洪水到达时间变短。根据经验,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正如图4所示:实心正方形线表示人类影响及后果,如人口、城市化、洪峰流量等。当城市化比率超过一定水平时,如50%,河道整治工程将会非常困难。原因是可利用土地十分有限而且土地价格过于昂贵,尽管我们多次遭受具有较高潜在破坏力的洪水。在图4中用三角形线所示的减少因素表示灾害冗余的减少,如洪水到达时间、撤退后的恢复力等。这些因素的减少与城市防洪区脆弱性的增加相对应。

图4中粗实线表示全流域效益或者安全性。如同河道整治工程的安全性一样,全流域效益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增函数。河道整治工程的安全性指渠道的安全性。所获得的较好环境为“增加因素”,流域的“减少因素”如人类和社会响应将在本节讨论。所以,流域管理人员不仅要考虑河道环境(图4中细实线),同时还要考虑非线性社会响应(图4中三角形和正方形线)。如果影响流域洪水的其他因素作为一个整体,其不利影响非常大,则在常规河道整治下全流域效益和安全性将降低。许多国家,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这样的情形。我想要说明的是,今后,图4类似的讨论方法可应用于水资源和河道环境的研究中。因此,需要注意的是,图4使用一般用语代替防洪专业术语来描述问题的基本要素。

图4 河道整治工程和全流域效益(将Yoshino River公众参与和基本规划论坛(2001)总结报告其中一个图加以修改)

河流工程中流域开发项目及其社会影响反馈环归纳于表5,表5中包括防洪工程的影响和响应、水资源开发和流域的自然环境,而且类似的讨论和分类可以推广应用。

图4揭示了这样一个难题:对系统的一部分最适宜的条件并不最适宜于整个系统。我们知道防洪工程并不是保护流域综合效益和安全的最佳解决方法。流域主要成分的作用机理见图4。

表5 流域开发项目及其社会影响反馈环

当城市化压力难以抑制以及城市化地区的安全仅靠常规手段难以保障时,我们在使用工程措施的同时必须采取非工程措施减轻洪灾。该状态对应于图4全流域效益曲线的最高点。通过防洪工程措施我们建造了许多流域建筑物,却改变了流域的自然条件。因此,防洪工程措施的出发点是改变河道和流域。

非工程措施包括洪泛区管理。为此,需要成立一个由所有利益相关者组成的议事会,通常有一个主管、用水户、居民和审计或专家。洪泛区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护水文机制、湿地、农业用地等。可以说保护流域是河流修复的核心内容。因此,河流修复的重点是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原则对土地开发商、农民娱乐活动等行为有一定限制。换言之,洪泛区管理要求控制土地使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河流修复即洪泛区管理。(www.xing528.com)

我想指出这两个术语的细微差别。“洪泛区管理”通常用于减洪的非工程措施领域,将这一传统观念称为“传统洪泛区管理”,它只是为防洪而引入且只考虑水量。但是本文的洪泛区管理内涵较广,称其为“新型洪泛区管理”,所有与水相关的体系也包括其中,如水量、水质、河岸生态系统、水上娱乐、用水观念、当地与水有关的习俗等。河流修复具有更广的意义,包含所有与水相关系统的修复。通常,河流修复用于流域生态系统中自然成分的改善,而象征性地使用自然成分是为了易于理解新内容。我要说明的是“河流修复”等同于“新型洪泛区管理”。

在“新型洪泛区管理”中,防洪减灾和河道修复两个因素并不矛盾。通过两个例子说明一项工程对流域修复和防洪减灾都有利。一是将直河道重新改为弯曲河道。再改弯是河道修复的典型工程。弯曲的河道具有较小的水面坡降且能减小流速。将河道下游改弯可避免河水集中,从而可以减小洪峰。二是湿地保护和修复。湿地是防洪减灾的滞洪地,为生态系统提供各种各样的环境,有助于流域自然平衡。我们要深化“新型洪泛区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以指导实际工程。

当城市化压力难以抑制以及城市化地区的安全仅靠常规手段难以保障时,我们在使用工程措施的同时必须采取非工程措施减轻洪灾。该状态对应于图4全流域效益曲线的最高点。通过防洪工程措施我们建造了许多流域建筑物,却改变了流域的自然条件。因此,防洪工程措施的出发点是改变河道和流域。

非工程措施包括洪泛区管理。为此,需要成立一个由所有利益相关者组成的议事会,通常有一个主管、用水户、居民和审计或专家。洪泛区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护水文机制、湿地、农业用地等。可以说保护流域是河流修复的核心内容。因此,河流修复的重点是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原则对土地开发商、农民、娱乐活动等行为有一定限制。换言之,洪泛区管理要求控制土地使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河流修复即洪泛区管理。

我想指出这两个术语的细微差别。“洪泛区管理”通常用于减洪的非工程措施领域,将这一传统观念称为“传统洪泛区管理”,它只是为防洪而引入且只考虑水量。但是本文的洪泛区管理内涵较广,称其为“新型洪泛区管理”,所有与水相关的体系也包括其中,如水量、水质、河岸生态系统、水上娱乐、用水观念、当地与水有关的习俗等。河流修复具有更广的意义,包含所有与水相关系统的修复。通常,河流修复用于流域生态系统中自然成分的改善,而象征性地使用自然成分是为了易于理解新内容。我要说明的是“河流修复”等同于“新型洪泛区管理”。

在“新型洪泛区管理”中,防洪减灾和河道修复两个因素并不矛盾。通过两个例子说明一项工程对流域修复和防洪减灾都有利。一是将直河道重新改为弯曲河道。再改弯是河道修复的典型工程。弯曲的河道具有较小的水面坡降且能减小流速。将河道下游改弯可避免河水集中,从而可以减小洪峰。二是湿地保护和修复。湿地是防洪减灾的滞洪地,为生态系统提供各种各样的环境,有助于流域自然平衡。我们要深化“新型洪泛区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以指导实际工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