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方法术语
残值法
残值法主要用于对非市场化的产品或中间产品的价值进行评估,它是通过将预估的总产出价值减去除该产品之外的其他所有估算的生产成本,近似得到净租金或给出不可定价的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价值。利用该方法计算商品水的经济价值时,假设除水外所有生产要素的购买价格均为市场均衡条件下的价格,则总产出扣除水以外要素成本后的剩余值除以总水量即为商品水的经济价值。
扣除非水成本法
扣除非水成本法是统计数据无法满足残值法假设条件的简化计算方法;采用总产出扣除非水的投入后剩余值除以用水量,即得到商品水的经济价值。因计算结果包含了非水要素投入的回报收益,扩大了水在生产中的贡献。
效益分摊系数法
引用股份分红原理,假设生产过程中所有的投入要素都以货币形式在核计的总投入中反映,按照各部门的投入比例和“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对部门生产效益进行分摊计算水要素经济价值的方法。
供水效益
供水对生产活动(狭义上指非农业)的经济贡献量值。由经济活动总产出乘以供水效益分摊系数得到。
供水效益分摊系数
供水对经济活动的贡献量值占经济活动总产出的比重。应体现水源、输水、水厂到生产部门自身(输排水系统)的完整供水系统在经济生产中的作用和贡献,通常按供水成本占经济活动总成本的比例近似表征。
灌溉效益
灌溉效益是指灌溉工程兴建前后由于灌溉带来的农业增产效益或有灌溉比无灌溉的增产效益。由种植业总产出乘以灌溉效益分摊系数获得。由于不同年份随降雨量的大小和分布情况的不同,灌溉效益亦不同,经济计算中一般采用在分析期内的多年平均增产效益作为计算依据。
灌溉效益分摊系数
灌溉水对种植业的经济贡献占种植业总产出的比重。由灌溉带来的种植业效益增量占种植业全部投入要素带来的经济效益增量的比例表示。
水经济贡献水要素对经济活动的作用份额的货币量化值,由获取水的成本与生产净收入中水的分摊份额两部分组成。
商品水经济价值
指经过商业加工和生产过程形成的每单位商品水量给用水户带来的利益增值;一般以能有效反映商品水经济效用价值的货币价格表示,通常可由计算的单方供水效益近似表征。因行业、部门及区域差异其值不同。区域内各行业水经济价值按水量加权平均得到的综合值为区域综合水经济价值。
商品水的社会价值
社会价值是从全社会的角度衡量某一事物的价值量。商品水的社会价值,为单方水给用水户带来的经济效用价值及用水活动给社会带来的正负效应的综合值。
商品水的私人价值
单方水给使用者带来的经济利益增值。
灌溉水经济价值
指单方灌溉水量为种植业带来的效益增值。按取水量的计算值为毛灌溉水经济价值,按作物生长实际所需补充灌溉水量的计算值为净灌溉水经济价值。
耗水经济价值
单位耗水量(作物生长周期内的蒸腾蒸发量,ET)对种植业的效益贡献值。
经济术语
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相互之间质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它既是国民经济和社会资源配置利用的基本条件,也是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志。在中国经济结构划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指工业和建筑业,其中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水和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种植结构
指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由谷物、薯类、豆类、经济作物、蔬菜瓜类、其他六部分构成。其中谷物包括稻谷、冬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经济作物包括棉花、油料、麻类、烟叶、药材等。
产值
指以货币表现的生产(服务)部门全部产品的总量以及服务性活动的价值。按产业、行业、部门划分为不同的产业、行业、部门产值。
一定时期内生产部门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有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三种计算方法。收入法即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到的收入份额计算,具体构成项目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这种方法也称要素分配法。
国内生产总值/GDP/地区生产总值
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有三种表现形式,即为价值形式、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2004年1月1日起,将省及以下GDP中文名称为“地区生产总值”。
工业增加值
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目前工业增加值采用生产法计算,即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应交增值税。
建筑业增加值
建筑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建筑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目前建筑业增加值采用分配法计算,即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计算。
固定资产原价
企业在建造、购置、安装、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某项固定资产时所支出的全部货币总额。它一般包括买价、包装费、运杂费和安装费等。
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资产净值是指固定资产原价减去历年已提折旧额后的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
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照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
净收益
总收入中扣除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的部分,即当期净增收入。
利税总额
指企业利润总额、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应交增值税之和;利税总额等于净收益。
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盈亏相抵后的利润,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补贴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净收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增值税
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实行价外税,也就是由销售者负担,有增值才征税,没增值不征税,但在实际当中,商品新增价值或附加值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是很难准确计算的。因此,我国也采用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税款抵扣的办法。
劳动者报酬
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
购买者价格
购买者价格是指购买某种产品的实际价格;包括所有税减去补贴的部分,购买者运输所花费的部分,还要减去所有一般价格上的折扣所得的实际的购买价格。
全要素成本
经济部门进行正常生产所投入的全部生产要素成本。
取水成本
即行业为获取水而支付的费用,包括部门缴纳的水费以及发生的其他获取水的投入。在缺乏资料的情形下,可近似由各地供水管理部门制定的分类水价与行业取用水量的乘积确定。
完全供水成本
完整供水系统(包括公共供水系统与用水户自有供水设施系统)成本,按所属行政管理部门的不同,包括“水源”、“输水”、“水厂”和“用水户自有” 四类供水工程的成本。按总取水量平均得到单方完全供水成本。
指实际生产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产生的影响。产生的正效应称为外部经济性,负效应称为外部不经济性。(www.xing528.com)
农业补贴
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向农业生产、流通和贸易提供的转移支付和投资支持。
粮食直补
指对农民的直接现金补贴,是国家将粮食收购的保护价与市场价的价差以现金形式直接补给农民的一种补贴形式。
粮食暗补
指发生在流通环节的补贴,与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价格直接相关,农民直接受益较低。
绿箱补贴
指不引起或较少引起农产品贸易扭曲的补贴,主要包括一般农业服务,如农业科研、病虫害控制、培训、推广和咨询服务、检验服务、农产品市场促销服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粮食安全储备补贴,粮食援助补贴,与生产不挂钩的收入补贴,收入保险计划,自然灾害救济补贴,农业生产者退休或转业补贴,农业资源储备补贴,农业结构调整投资补贴,农业环境保护补贴,地区援助补贴。
黄箱补贴
指容易引起农产品贸易扭曲的补贴,是指政府以编制预算或放弃财政收入的方式对农产品或其生产要素采取的直接或间接的补贴或补助,如对粮食等农产品提供的价格、出口或其他形式补贴,包括政府对农产品的直接价格干预和补贴,对种子、肥料、灌溉等农业投入品补贴、农产品营销贷款补贴、休耕补贴等。
水资源术语
水资源一级分区
中国水资源一级分区按流域水系划分为10个:松花江区、辽河区、海河区、黄河区、淮河区、长江区、东南诸河区、珠江区、西南诸河区、西北诸河区。
水质标准
人们在一定的时期和地区内,依据水质污染与效应的关系及一定的目标而制定的对水的质量要求的规定。它是经权威机关批准和颁布的特定形式的文件。根据不同的水源与用途存在不同的分类方法。目前我国地表水水质根据污染物成分及其浓度划分为六个级别:Ⅰ—Ⅴ类以及劣Ⅴ类。
水资源费
水资源费是为了补偿、保证水资源正常循环和合理开发利用而进行的勘测、评估、保护与管理等劳务所征收的费用,是为保障水资源恢复并持续发挥其天然水资源价值的行政性收费。
天然水
自然界中未经人类加工的水。
商品水水相关产业提供的服务或产品,投入人类劳动,经过加工运输的水。
水资源总量
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人渗补给量之和,不包括过境水量。
人均水资源量
一定区域内水资源总量(当地产水量)按人口平均的量,由于不包括过境水和外流域调水,人均水资源量可能小于当地人均取用水量。
亩均水资源量
一定区域内水资源总量(当地产水量)按耕地面积平均的量。
供水总量
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
地表水源供水量
地表水体工程的取水量,按蓄、引、提、调四种形式统计。
地下水源供水量
水井工程的开采量,按浅层淡水、微咸水和深层承压水分别统计。城市地下水源供水量包括自来水厂的开采量和工矿企业自备井的开采量。
其他水源供水量包括污水处理再利用、集雨工程、海水淡化等水源工程的供水量。
用水总量
经济部门进行正常生产活动所使用的全部水量,包括补充的各类水源新水量以及重复利用水量。
毛灌溉用水
在净灌溉用水基础上,考虑输送和田间损失所得的总灌溉水量。
净灌溉用水
不考虑各种输送损失,作物生长所需要的灌溉水量。
作物耗水量作物生长过程中消耗的水量,由净灌溉定额乘以灌溉面积得到。
灌溉定额
种植业单位面积需水量减去有效利用的降水量,再加上附加水量(如洗盐水量、水稻田深层渗漏水量等)称为灌溉定额,对应单位面积上作物生长所需净灌溉用水量为净灌溉定额;计入输送和田间损失的单位取水量为毛灌溉定额。
有效雨量
植物生长周期内总耗水中天然降水的部分。
灌需比
灌溉水量和作物需水量(ET)的比值;这个指数说明了年份的丰枯状况和作物对灌溉的依赖程度。
有效灌溉面积
指灌溉工程或设备已基本配套,有一定水源,土地比较平整,在一般年景可以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面积。
实灌面积
在有效灌溉面积中当年实际利用灌溉工程和设施进行正常(灌水一次以上)灌溉的耕地面积。在同一亩耕地上,报告期内无论灌水几次,都应按一亩计算,而不应按灌溉亩次计算。凡是肩挑、人抬、马拉早点种的面积,一律不算实灌面积。
雨养农业
依靠天然降水进行生产活动的农业类型。
雨养面积
利用天然降雨进行农业生产的面积。
水浇地
除水田、常年菜田以外的灌溉面积,在海河流域平原区一般可复种两次。
其他
播种面积
当年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实际播种面积或移植有农作物的面积,它较好地反映了农业生产规模和对土地资源当年的利用率。
复种指数指某一地区全年总播种面积和总耕地面积之比,它是衡量耕地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常用百分数表示。
全国十大分区
采用《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将中国分为十大分区:东北区为辽吉黑;华北区为京津冀豫鲁;长江区包括沪江浙鄂赣皖湘;华南区为闽粤广西琼;蒙宁区为蒙宁;晋陕甘区包括晋陕甘;川渝区为川渝;云贵区为云贵;青藏区为青藏;西北区为新疆。
三农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