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资源的分类形式多种多样,归纳如下:2.1.1.1按资源性质分按资源性质分为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技术资源。

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资源”的概念源自经济学科,是基于生产实践的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提出来的。早先,马克思认为资源是指可供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总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自然要素分为诸如土壤的肥力、渔产丰富的水等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以及诸如奔腾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等两大类;而社会要素,一般是指劳动力、资本、已经生产出的劳动产品、技术等。可见,资源的来源及组成,不仅仅是自然资源,而且还包括人类劳动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以及人力、人才、智力(信息、知识)等资源。

当今世界对自然资源的认识仍然秉承着马克思资源观的思想,认为资源指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是一种自然存在物品或能够给人类带来财富的财富。或者说,资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如光热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石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辞海》对资源的解释是:“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资源的定义:“所谓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期、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后两种定义只限于对自然资源的解释。

资源的分类形式多种多样,归纳如下:

2.1.1.1 按资源性质分

按资源性质分为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技术资源。

资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有价值的物质,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技术资源通常被称为人类社会的三大类资源。

(1)自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s)一般是指一切物质资源和自然现象,通常是指在一定技术经济环境条件下对人类有益的资源。

(2)社会资源(social resources)又称社会人文资源,是直接或间接对生产发生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其中人口、劳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

(3)技术资源(technical resources)广义上也属于社会人文资源,其在经济发展中日益起着重大作用。技术是自然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是直接的生产力,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手段。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生产工具的改进,不同时代生产力的标尺是不同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由科学技术决定的。在当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集中表现在邓小平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1.1.2 按资源是否直接与生产或服务目的相关分

按资源是否直接与生产或服务目的相关分为经济资源与非经济资源。

(1)经济资源(economic resources)是指一些具有生产或服务目的的资源,例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劳工资源、资本资源,及其可贡献经济生产的资源。与非经济资源的主要区别是它具有使用价值,可以为人类开发和利用。

(2)非经济资源(non-economic resources)是指一些没有具体形式,不直接与生产或服务目的相关的无形资源,例如经济资源使用者的能力、态度、价值观信念等。非经济资源会显著地影响经济资源的使用与分配,如一位态度积极的资源开发利用者,会尽力克服经济资源的有限与困境,使资源发挥最大功效;反之,则可能困守于有限的资源中,难以发挥本可以发挥的最大效益。

2.1.1.3 按资源用途分

按资源用途可以分为农业资源、工业资源和信息资源。(www.xing528.com)

(1)农业资源(agriculture resources)是指人们在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中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资源。农业自然资源主要指自然界存在的,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物质、能量和环境条件的总称。它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物种资源等。农业社会资源指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因素中可以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主要有人口、劳动力、科学技术和技术装备、资金、经济体制和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

(2)工业资源(industry resources)是指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自然资源,以及用于工业生产的人力、科技装备、资金、体制、政策与法规等。其中工业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矿产资源、水和水能资源以及作为工业原料的农畜产品、水产品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等。

(3)信息资源(含服务性资源)(information resources)是指生产及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切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信息的总称。它涉及到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所产生、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的一切信息,贯穿于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信息资源与人力、财力、物力和自然资源一样同为生产的重要资源,且为发展的战略资源。同时,它又不同于其他资源(如材料、能源资源),是可再生的、无限的、可共享的,是人类活动的最高级财富。

2.1.1.4 按资源可利用状况分

按资源可利用状况分为现实资源、潜在资源和废物资源。

(1)现实资源(real resources)指已经被认识和开发的资源,包括已开发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已利用的技术资源等。

(2)潜在资源(potential resources)指尚未被认识,或虽已被认识却因技术等条件不具备还不能被开发利用的资源。如已探明储量,但是未开采的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有开发利用规划但尚未实施开发的水资源等。

(3)废物资源(rubbish resources)是指传统被认为是废物,而由于科学技术的使用,又使其转化为可被开发利用的资源。如工业和生活排出的废污水经过处理后重新被利用,废弃后可循环生产再利用的塑料、纸张、玻璃等。

2.1.2 自然资源的定义及特点

自然资源不同于社会资源,它首先应当是存在于自然界,而且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条件(自然环境要素)。正如《辞海》中对自然资源的定义: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材料),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是经济社会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通常包括矿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与生物资源等;《大英百科全书》的定义: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以及形成这些成分源泉的环境功能。

狭义的自然资源只包括实物性资源,即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价值,从而提高人类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天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广义的自然资源则是指实物性自然资源和舒适性自然资源的总和。

自然资源,首先是阳光、空气、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湿地资源等;然后是地上和地下的各种资源,诸如海洋、森林、河流和矿藏等;还有各种原生的动物和植物。它同人类社会有着密切联系,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又是社会生产的原料、燃料来源和生产布局的必要条件与场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自然资源仅为相对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部分自然条件可转换为自然资源。如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正越来越成为人类瞩目和竞相开发的自然资源;随着海水淡化技术的进步,在干旱地区,部分海水和咸湖水有可能成为淡水的来源。

自然资源具有可用性、有限性、整体性、变化性、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和区域性等特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其中:①有限性与变化性是指资源的数量不是取之不尽的,而是有一定的储量和可开发量,并随着人类的利用数量在不断减少,与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相矛盾,故必须强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②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和区域性是指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存在数量或质量上的显著地域差异,并有其特殊分布规律;③整体性是指每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故必须强调综合研究与综合开发利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