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PLC的应用时间不长,但是随着微处理器的出现,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数据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PLC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1)第一代PL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中期)
早期的PLC作为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替代物,其主要功能只是执行原来由继电器完成的顺序控制和定时控制等任务。PLC主要采用分立元器件和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在软件上吸取了广大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特点,形成了特有的编程语言——梯形图(Ladder Diagram),并一直沿用至今。
(2)第二代PLC(20世纪70年代中期~80年代后期)(www.xing528.com)
20世纪70年代,微处理器的出现使PLC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个PLC厂商先后开始采用微处理器作为PLC的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这使PLC的功能大大增强。在软件方面,除了原有功能外,还增加了算术运算、数据传送和处理、通信和自诊断等功能。在硬件方面,除了原有的开关量I/O(Input/Output)以外,还增加了模拟量I/O、远程I/O和各种特殊功能模块,如高速计数模块、PID模块、定位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等,同时扩大了存储器容量和各类继电器的数量,并提供一定数量的数据寄存器。
(3)第三代PLC(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处理器的价格大幅度下降,各种PLC采用的微处理器的性能普遍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PLC的处理速度,各制造厂家还开发了专用芯片,这使得PLC的软、硬件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比如体积更小,成本更低,I/O模块更丰富,处理速度更快,指令功能更强。即使是小型PLC,其功能也大大增强,在有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早期的大型PLC。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