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窝水电站(原名泸县济和水力发电厂)位于泸州市境内,是继云南石龙坝水电站之后我国修建的第二座、四川第一座水电站,也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水电站,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至今,电站已运行近百年,特别是两台20世纪40年代美国通用公司生产的水轮发电机组至今仍在运行发电,在全球范围内亦属罕见。它是我国近现代工业遗产的典型代表,也是仍然在发挥经济效益的四川省最老的工业遗址。历经100年的洞窝水电站见证着中国水电百年的历史,是四川人爱国救国济国和创造历史的见证,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的艰苦奋斗精神、吃苦耐劳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它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它是四川最老的水电站,四川省唯一水力发电活态工业遗产和我国近现代工业遗产的典型代表,也拥有较高的工业遗产开发利用价值。
近年来,对工业遗产的再利用研究成果较多[1-6]。一方面,研究成果较多集中在工业遗产旅游领域,通过知网搜索有近200篇相关论文。赵东平[7]通过简要回顾国内工业遗产旅游研究历史进程,从工业遗产旅游的国外发展模式经验借鉴、工业遗产的旅游价值、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工业遗产旅游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阐述。目前,国内工业遗产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国外工业遗产旅游的介绍[8];二是对工业遗址点上的旅游开发研究。例如李小波分析了古盐业遗址的旅游开发新思路;李林和肖洪根对湖北十堰工业旅游资源的研究;钱静对工业遗产的景观利用提出了建议[9-12];三是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衰竭城市开发工业遗产旅游途径研究。四川工业遗产研究也有一些成果,既有夏芳《四川省工业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13]对工业遗产旅游的总体调研,也有王成武对威远、刘建成对广安、何林君对绵阳等地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案例探讨。
另一方面,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也是重点研究领域。曾锐等对国外工业遗产保护研究做出了综述[14],马令勇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进行了研究[15]。他们指出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第一,工业遗产与城市规划及城市文化相结合;第二,工业遗产保护和景观设计相结合;第三,工业遗产研究与城市旅游发展相结合。研究成果主要分为工业遗产保护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案例两个部分。理论研究方面,俞孔坚和方琬丽在《中国工业遗产初探》中论述了工业遗产的相关理论,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作了完整的梳理和总结[16]。工业遗产保护案例研究方面,张松、陈鹏从城市整体规划和改造的角度对上海市虹口区工业遗产现状和再利用进行了可行性操作实践;刘伯英和李匡对北京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展开总结;许东风对重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振兴进行了实践层面的探讨,而且对山地工业遗产这一类型保护与利用进行了理论思考[17-19]。(www.xing528.com)
水电站工业遗产研究成果为数不多,《石龙坝水电站工业遗产保护初探》[20]论述了石龙坝水电站、丰满水电站等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情况。专门述及税西恒与洞窝水电站的专著与论文成果更少,对税西恒与洞窝水电站介绍最详细记叙的是《四川省水利志(第五卷)》[21]科教篇,收集了两篇回忆性文章《四川泸县济和水力发电厂》《关于泸县洞窝水电站》及文启蔚所著《税西恒创建泸州洞窝水力发电站始末》,更多的是《我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水电站》这类普及性报刊文章。谢宗辉《洞窝水电站九十二年光辉历程》、杨秀丽《透过档案看洞窝水电站的前世今生》[22]对洞窝水电站创建发展做出了详细介绍。2018年,泸州龙马潭区委托中国水科院水利史研究所完成了《洞窝水电站价值评估与对比研究》,形成了“洞窝水电站是中国第一座中国人自主设计建造、经营管理的水电站,是现代水利科学技术引入中国的重要奠基,是水电工程与现代工业同时艰难起步的历史见证”;“洞窝水电站水利枢纽工程布局科学,施工工艺精良,是中国近代水利技术的杰出典范”;“洞窝水电站开启了西南水力资源开发的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的标志性工程。以洞窝水电站建设为开端,龙溪河成为中国第一条完成梯级水力开发的河流”等评审意见。但这一研究报告没有放置于时代背景下挖掘其历史价值,提升时代价值,尤其是缺乏后续开发利用思考。因此,以洞窝水电站工业遗产开发为案例对水电站工业遗产开发利用进行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