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水电开发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前两个阶段水利治理侧重修建水库大坝。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在世纪之交,各种巨型、大型水电站拔地而起,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水电大国。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严重的水旱灾害,中央人民政府确定了“防止水患,兴修水利”的治水方针,致力于水旱灾害的救治和水利设施的建设。最早开始治理的是淮河,1951年,建成了168公里的苏北灌溉总渠,可蓄洪水4700万立方米的石漫淮水库,1952年,又兴建了白沙水库和板桥水库,到60年代,治淮工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建成了佛子岭、梅山等10余座大型水库及几百座小型水库,建成了4个大的蓄洪工程和18个行洪区。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水电站是新安江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是新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制设备、自行施工的大型水电站,被誉为“长江三峡试验田”,成为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范例,也被看作是中国水电事业的丰碑,它拉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水电建设的序幕。随后,1957年,黄河上第一座水电站——三门峡水电站开工建设。之后30多年,黄河干流已建成刘家峡、监锅峡、青铜峡、三门峡、万家寨、小浪底等一系列水利建设工程。1952年,荆江分洪工程也拉开了长江治理的帷幕,紧接着,长江流域丹江口工程、葛洲坝工程、三峡工程一个个成为举世瞩目的重量级水利工程项目。
1975年,新中国水电建设史上又一座里程碑——首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建成,此后中国又陆续建设了一批百万千瓦级的水电站。可以说,现在的水利设施大部分都是以前“水利运动”所留下的产物。据《中国水利年鉴》统计,1990年底共有水库83387座,其中库容大于1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有366座,而1000万至1亿立方米的中型水库则有2499座,1000万立方米以下的小水库有80522座。
世纪之交,更有二滩、小浪底、天生桥一二级水电站建成投产。以三峡、南水北调工程投入运行为标志,中国进入了自主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先后竣工的小湾、龙滩、水布垭、锦屏一级等工程,建设技术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到2000年,中国水电装机容量达7700万千瓦,超过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二。2004年,中国水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超过美国,溪洛渡、向家坝、小湾、拉西瓦等一大批巨型水电站相继开工建设,跨世纪的世界第一大水电工程——三峡水电站建成。2010年,以小湾四号机组投产为标志,中国水电装机已突破2亿千瓦,成为世界水电装机第一大国,也是世界在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成为世界水电创新的中心[4]。
当代中国主要的大型水电站如表1-2所示。
表1-2 当代中国装机容量在300万千瓦以上的水电站一览表(www.xing528.com)
(续表)
(续表)
部分转引自芮孝芳主编,胡方荣、石朋、姚成副主编的《中国地学通鉴水文卷》,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8,289-290.
部分转引自芮孝芳主编,胡方荣、石朋、姚成副主编的《中国地学通鉴水文卷》,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8,289-29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