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战火纷飞,刚刚起步的水电事业受到极大打击,电力设备在拆迁和战火中损失惨重。但这一时期,国统区、解放区和日占区也有一些水利建设,概述如下。
抗战爆发后,日本人为了掠夺我国东北资源,在东北地区开始建设大型水电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吉林省松花江上的丰满水电站。丰满水电站于1937年4月开工,坝型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高91米,坝顶长1080米,当时有8台发电机组,1942年8月截断江流,开始蓄水,1943年3月其中两台机组开始发电。丰满水电站先后有12万多的中国劳工饱受奴役、摧残,至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3.25万千瓦,整个坝体混凝土量完成89%,水轮发电机组安装仅完成了50%。日本侵略者为了适应战争需要,急于发电,只顾抢工,不顾质量,大坝残缺不全,质量低劣,千疮百孔,岌岌可危。1949年后,中国人民政府立即着手开展了恢复建设工作,于1953年完成续建工程(见图1-7),1960年完成改建工程。此外,日本人还于1937年和1938年相继开工兴建了中朝界河鸭绿江的水丰和牡丹江上游的镜泊湖水电站。丰满水电站是我国境内最早的大型水力发电枢纽,当时亚洲最大的水电站、亚洲最大的水力发电组;在修建中中国劳工死亡数千人,是日本侵华的历史见证。
图1-7 1941年拍摄的建设中的丰满大坝
图片来源:https://www.163.com/dy/article/E29SFKO00514S6V4.html
2.解放区水电站
20世纪40年代,为支援解放战争,在晋察冀和冀鲁豫边区兴建了几座水电站,主要如下:1942年2月,太行山深处,在邓小平、刘伯承和李达等同志的亲自主持下,在河北省涉县兴建了装机容量为10千瓦的赤岸水电站,向八路军一二九师刘邓司令部供电。1944年7月,在河北省涉县西达村兴建了装机容量为28千瓦的西达水电站,向八路军刘伯承部队和第三军工厂供电。1945年3月,在河北省涉县和辽县(现山西省左权县)兴建了装机容量为10千瓦的茅岭底水电站,向太行银行提供了动力和照明用电。1947年5月,原驻张家口的三十三兵工厂迁到平山县沕沕水附近,为了解决兵工厂的用电需要,于同年7月1日开工建设装机容量为155千瓦的沕沕水水电站。电站于1948年1月25日由朱德总司令剪彩发电后,即架设46公里2340伏输电线向兵工厂供电。1948年5月,党中央和毛主席迁至西柏坡后,沕沕水水电站组织突击队用7天时间架设27公里专用线,向党中央驻地供电。
3.国统区水电站
这一时期,随着大量水电专业人才的留学归国,促进了水电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西南地区。尽管多数水电站为径流引水式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不过100千瓦左右,但是这些由我国技术人员设计和主持施工的水电站的建设,为后来的水电事业培养了人才。其中规模较大、技术较先进的如下:1941年8月开始发电的四川长寿桃花溪电站,共安装3台292千瓦机组,总装机容量为876千瓦。1944年1月开始发电的下硐水电站,装机容量为3000千瓦,是国民政府投资兴建的水电站中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于1944年兴建的重庆高坑岩水电站,设计水头32米,装机容量为160千瓦,全部发电设备、输电设备均由我国机电工程师吴震寰设计、民生机器厂制造,是第一座全部采用国产设备的水电站。1945年的贵州梓桐天门河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000千瓦,采用当时美国制立轴混流式机组,称为“抗战期中最新型之水电厂”,全部机电设备由我国技术人员自己安装[2]。近代中国早期水电站如表1-1所示。根据1950年《全国水力发电工程会议决议》资料,当时统计全国已开发的大小水电站有57处,共计装机容量约为58万千瓦。
表1-1 近代中国装机容量在100千瓦以上的水电站一览表
图1-7 1941年拍摄的建设中的丰满大坝
图片来源:https://www.163.com/dy/article/E29SFKO00514S6V4.html(www.xing528.com)
2.解放区水电站
20世纪40年代,为支援解放战争,在晋察冀和冀鲁豫边区兴建了几座水电站,主要如下:1942年2月,太行山深处,在邓小平、刘伯承和李达等同志的亲自主持下,在河北省涉县兴建了装机容量为10千瓦的赤岸水电站,向八路军一二九师刘邓司令部供电。1944年7月,在河北省涉县西达村兴建了装机容量为28千瓦的西达水电站,向八路军刘伯承部队和第三军工厂供电。1945年3月,在河北省涉县和辽县(现山西省左权县)兴建了装机容量为10千瓦的茅岭底水电站,向太行银行提供了动力和照明用电。1947年5月,原驻张家口的三十三兵工厂迁到平山县沕沕水附近,为了解决兵工厂的用电需要,于同年7月1日开工建设装机容量为155千瓦的沕沕水水电站。电站于1948年1月25日由朱德总司令剪彩发电后,即架设46公里2340伏输电线向兵工厂供电。1948年5月,党中央和毛主席迁至西柏坡后,沕沕水水电站组织突击队用7天时间架设27公里专用线,向党中央驻地供电。
3.国统区水电站
这一时期,随着大量水电专业人才的留学归国,促进了水电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西南地区。尽管多数水电站为径流引水式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不过100千瓦左右,但是这些由我国技术人员设计和主持施工的水电站的建设,为后来的水电事业培养了人才。其中规模较大、技术较先进的如下:1941年8月开始发电的四川长寿桃花溪电站,共安装3台292千瓦机组,总装机容量为876千瓦。1944年1月开始发电的下硐水电站,装机容量为3000千瓦,是国民政府投资兴建的水电站中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于1944年兴建的重庆高坑岩水电站,设计水头32米,装机容量为160千瓦,全部发电设备、输电设备均由我国机电工程师吴震寰设计、民生机器厂制造,是第一座全部采用国产设备的水电站。1945年的贵州梓桐天门河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000千瓦,采用当时美国制立轴混流式机组,称为“抗战期中最新型之水电厂”,全部机电设备由我国技术人员自己安装[2]。近代中国早期水电站如表1-1所示。根据1950年《全国水力发电工程会议决议》资料,当时统计全国已开发的大小水电站有57处,共计装机容量约为58万千瓦。
表1-1 近代中国装机容量在100千瓦以上的水电站一览表
(续表)
(续表)
转引自《洞窝水电站价值评估及对比研究报告》(报告编号:JZ0203A142018-061泸州龙马潭区“两馆办”提供)
由表1-1可见,我国水电事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水电站开发权为列强把控,主要技术人才来自欧美国家。20世纪20年代以后,水电开发权回归中国,欧美留学归国的技术人才逐渐成为水电建设设计和施工主力。但水电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涉及科技、政治、经济与社会等诸多方面,不仅需要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技术,也需要政府和社会组织机构提供资金、人力和政策的支持。辛亥革命以后,国内军阀混战、灾荒频繁,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政府和社会组织均无力进行水电开发。而且作为新兴事业,人们对水电效用的认识还需要一段认知的时间,当时人们也普遍认为我国水力资源贫乏,重视不足,且对其开发毫无信心。据资料统计,1937年以前全国建成的小水电站仅有18座。国民政府在其编制的《十年来之经济建设(1927—1937)》里对全面抗战前的水电开发有如此评价:“我国目前水力极其落后,发电容量及发电度数皆不及全国百分之一。故言吾国水力未开发,未始不可也。”[3]洞窝水电站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的水电站,带动了我国西南第一代水电站的兴建,是20世纪早期中国水电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奠基之作。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至西南地区,为获得动力资源,大力倡导水电开发,洞窝水电站为战时经济发展亦作出了贡献。
转引自《洞窝水电站价值评估及对比研究报告》(报告编号:JZ0203A142018-061泸州龙马潭区“两馆办”提供)
由表1-1可见,我国水电事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水电站开发权为列强把控,主要技术人才来自欧美国家。20世纪20年代以后,水电开发权回归中国,欧美留学归国的技术人才逐渐成为水电建设设计和施工主力。但水电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涉及科技、政治、经济与社会等诸多方面,不仅需要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技术,也需要政府和社会组织机构提供资金、人力和政策的支持。辛亥革命以后,国内军阀混战、灾荒频繁,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政府和社会组织均无力进行水电开发。而且作为新兴事业,人们对水电效用的认识还需要一段认知的时间,当时人们也普遍认为我国水力资源贫乏,重视不足,且对其开发毫无信心。据资料统计,1937年以前全国建成的小水电站仅有18座。国民政府在其编制的《十年来之经济建设(1927—1937)》里对全面抗战前的水电开发有如此评价:“我国目前水力极其落后,发电容量及发电度数皆不及全国百分之一。故言吾国水力未开发,未始不可也。”[3]洞窝水电站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的水电站,带动了我国西南第一代水电站的兴建,是20世纪早期中国水电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奠基之作。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至西南地区,为获得动力资源,大力倡导水电开发,洞窝水电站为战时经济发展亦作出了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