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注金属时,砂型(芯)表面层受热而发生膨胀和强度的变化,因此而引起的铸件缺陷,统称为膨胀缺陷。湿砂型时,主要产生夹砂和鼠尾缺陷。有机物黏结剂的砂型或砂芯中易产生毛刺缺陷。
1.夹砂
夹砂缺陷在类型上有两种:夹砂与结疤,如图1-18所示。
型砂的膨胀与其矿物组成及紧实程度有关。
1)硅砂的膨胀随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大。在573℃温度时,发生β相向α相的转变,线膨胀总量达1.375%,这种膨胀又称“低温膨胀”。
2)型砂紧实度不太高时,砂粒间孔隙大,砂型受热砂粒“低温膨胀”时可以无阻地自由微观膨胀,砂型的宏观膨胀就小,犹如砂型能自行适应和吸收“低温膨胀”。如果型砂的紧实度较大,砂型的受热膨胀受阻,会导致砂型宏观膨胀增大,出现膨胀缺陷的可能性增大
图1-18 夹砂缺陷
a)夹砂 b)结疤1—金属凸起 2—砂壳 3—铸件表面凹痕4—金属疤 5—铸件正常表面
3)高湿度弱砂带的热湿拉强度越低,产生夹砂的倾向越大。提高型砂热湿拉强度对防止夹砂缺陷效果较好。
2.鼠尾
鼠尾的形成过程如图1-19所示。它常出现在铸件的平面上,特别是铸件的下平面上。(www.xing528.com)
消除鼠尾的根本措施是减少膨胀力,可在型砂中加入减少砂型膨胀量的附加物,最有效的措施是加入纤维物和木屑。
图1-19 鼠尾(R)和有刺夹砂(S)形成示意图
a)加热阶段 b)缺陷形成 c)缺陷铸件1—金属液 2—干燥层 3—水分凝聚层 4—金属毛刺
3.毛刺
由于砂型(芯)受热膨胀导致开裂成缝,金属液渗入缝中所形成的刺状金属突起物称为毛刺。砂型(芯)的工作表面开裂缝呈网状时,所形成的网状金属毛刺称为脉纹。
硅砂的受热膨胀,是产生毛刺与脉纹的根本原因。型砂组成不合理(如颗粒筛号比较集中)会增加砂型的宏观膨胀量;铸铁的碳、硅和磷含量高,金属液的流动性好,都会加剧铸件表面的毛刺量;砂型局部过热,冒口太接近砂芯头部位等都易使砂型(芯)开裂成缝而形成毛刺。
为了防止毛刺,要求浇注时,芯砂或型砂有较高的热变形量。砂型热变形量过低时,可采用下列措施改进:
1)控制细粉含量,使其质量分数为8%~12%。
2)加木屑,使其质量分数为1%~2%。
3)对水分和型(芯)砂混碾质量应严加控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