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铸造质量
铸件是铸造生产的产品,铸造质量的本质体现是各类铸件产品的质量。铸件质量也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铸件产品质量,二是铸件工程质量。铸件产品质量,即铸件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或按其用途在使用中应取得的功效,这种功效是反映铸件结构特征、材质的工作特性和物理力学特性的总和,是评价铸件质量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基本指标。铸件工程质量,是指铸件产品的生产过程对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即铸件在具体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这个指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于所取得的功效,还与稳定性、耐用性和工艺性等指标有关。
2.铸件质量标准
为了衡量铸件的质量,通常需要建立铸件质量标准。铸件质量标准是由国家承认的标准制订单位批准的对各种铸件产品规格、材料规格、试验方法、术语定义或推荐的工艺方法的规定。铸件质量标准定量地表示铸件满足一定要求的适用程度。铸件质量标准不仅包含交货验收技术条件标准、铸件质量分等通则(JB/JQ 82001—1990),还有材质、检验方法、工艺和材料规格等一般性规范。铸件质量标准主要包括精度标准、表面质量标准、功能质量标准三种。
(1)铸件精度标准 铸件几何形状精度决定于机械加工余量、铸件尺寸和重量公差,在其他条件相同场合下,几何形状精度从机械加工工作量和金属用量两方面来说,反映了工艺过程的先进程度。
铸件的尺寸、重量公差和铸件的机械加工余量,分别按GB/T 6414—1999 GB/T 11351—1989和订货的技术条件决定,而实际偏差按技术检查部门的数据判定。
铸件精度控制,即铸件尺寸控制,是在实测平均值与铸件名义尺寸符合的前提下,控制实测值的离散程度。这种离散原因通常是由于生产技术条件和原材料特性等随机变化或系统误差所引起的。应该根据误差性质判断和采取相应对策,提高尺寸精度满足标准要求。有时,整个铸件上只有1或2个尺寸要求较严格的毛坯尺寸公差,这时就没有必要将全部尺寸都按同一等级规定公差。
评定铸件几何形状精度时,除了加工面余量、铸件重量偏差需加规定外最有代表性的壁厚和肋厚的公差范围或偏差范围也应给定。结构必需的壁厚由铸件设计者决定,最小容许壁厚由铸造工艺师确定。在大多数情况下,设计者的决定形成图样上标出的壁厚。这一设计壁厚与实际壁厚之间的容许偏差是表征铸件几何形状精度的重要指标。(www.xing528.com)
为了提高铸件精度等级,一般可以改用金属模具或提高模具的加工精度需要显著提高时则必须变换造型方法,如采用壳型铸造或其他精密铸造工艺。
(2)铸件表面质量标准 铸件的非加工表面和外观质量对铸件的商品性颇有影响,它们包括:①表面凹凸度(涨箱、缩陷和夹砂);②表面或内腔清洁度(粘砂、粘“涂料层”);③平面度偏差(非加工面起伏不平);④表面粗糙度⑤轮廓清晰度(凸台、脐子等结构单元的轮廓清晰度,用肉眼评定)。
上述的①、②属于铸件表面缺陷,将在后面的章节中加于讨论;表面平面度偏差与铸件重量及长度有关,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要求。
铸件加工表面粗糙度值可用Ra或Rz来表示。铸件非加工表面则是反映铸型表面的凹凸的状况,无规律可循,因此用方均根值方法测定铸件非加工表面粗糙度存在困难。目前,各国都采用标准对比块来评定铸件非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我国铸造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标准为GB/T 6060.1—1997),用Ra及Rz参数表示不同造型方法和合金铸件可能获得的表面粗糙度。
(3)铸件功能质量标准 铸件材料特性决定其功能和使用条件。功能质量是指在特定环境条件(高温、受压且以力学指标为考核依据)下工作可满足技术标准要求的特性总和,或是满足一般强度要求选用程度的质量指标。前者如一般用途耐蚀钢铸件标准(GB/T 2100—2002)规定出化学成分、热处理和验收条件;后者,如球墨铸铁件标准(GB/T 1348—2009)规定出按强度分等的方法和检验规则。此外,还有用一些综合指标来评定铸件金属材料质量水平的。
适合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标准(GB/T 11352—2009)是通过规定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间接地限定化学成分。工厂应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找到以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为目的变数,以碳、锰硅及硫、磷含量为独立变数的回归方程,使硫、磷含量一定,便可找到对应于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的最佳碳、锰与硅含量搭配;或者在这些主要元素上限规定的条件下,获得要求强度下成分的变动范围。化学成分与性能之间关系通过回归分析,有利于进行过程控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