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古代的打纬工具经历了打纬刀、斫刀、筘三个发展阶段。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打纬工具,直到现代都可看到。在手经指纬时期是不会有打纬工具的,因为当时的织造应该采用织网的方式操作,可以想象其经密、纬密是相当低的。斫刀的使用是打纬工具发展的第二阶段,它将投纬、打纬合二为一,其具体内容见下面“投纬工具”部分。
中国古代的打纬工具经历了打纬刀、斫刀、筘三个发展阶段。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打纬工具,直到现代都可看到。打纬刀在西南少数民族原始腰机上还在使用,斫刀在手工织造纱罗织物时必须使用,而筘则在操作水平织机包括花楼提花织机时必不可少。
在手经指纬时期是不会有打纬工具的,因为当时的织造应该采用织网的方式操作,可以想象其经密、纬密是相当低的。
图9-43 云锦织造中的显花木棒
打纬刀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可能已经出现。1975年到1978年两次发掘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时,就出土了一把长硬木制造的木刀,其长430cm,背部平直,厚8mm,刃部较薄,呈圆弧形,经对照与中国云南、广东等地少数民族所用腰机上的打纬刀相似。此外,1978年在中国江西贵溪县鱼塘公社仙岩一带春秋战国崖墓群中,也发现过打纬刀。(www.xing528.com)
斫刀的使用是打纬工具发展的第二阶段,它将投纬、打纬合二为一,其具体内容见下面“投纬工具”部分。
筘的使用是打纬工具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最迟应该出现在西汉时期,因为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有明显筘路的绢纱类织物,则可证明筘的存在。从筘的外形看,创造者无疑受木梳篦的启发,将经纱依次穿入筘齿之间,既可控制和固定经纱疏密、布幅宽度,拉筘后又可利用筘齿均匀打纬。其实,控制经纱疏密部件——齿状物早在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笔者推测控制经纱疏密和打纬经历了一个从分流到合流的过程,这一变迁与水平织机的广泛使用密不可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