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献疑中国原始吊挂式纱线编织方式

献疑中国原始吊挂式纱线编织方式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谈到织造起源时,中国传统纺织学界经常用图7-2中的原始吊挂式纱线编织方式来进行解读,他们认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小而轻的网坠状物体,它们显然并不能用于捕鱼,因为捕鱼所需要的网坠其重量是要有一定分量的,推断它们应该用于早期的织造。图7-2原始的吊挂式织造方式之所以中国传统纺织学界有图7-2中的假设,可能是参考了Eric Broudy[17]的著作中两张古希腊重锤织机模糊图像的信息和一张他本人的分析图所致。

献疑中国原始吊挂式纱线编织方式

织造起源于编织(包括织网),得到相关的考古证明。一谈到织造起源时,中国传统纺织学界经常用图7-2中的原始吊挂式纱线编织方式来进行解读(另一种是平铺式纱线编织方法),他们认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小而轻的网坠状物体,它们显然并不能用于捕鱼,因为捕鱼所需要的网坠其重量是要有一定分量的,推断它们应该用于早期的织造。所谓织轴用一根固定在两树之间的横木充当,所谓经轴是用那些小而轻的网坠状物体,它利用自身的重力牵伸起到固定经纱的作用[9]。这一假设似乎还可以从古希腊陶器上的相关图像信息(图7-3)得到印证,这一形制的织机被后世称之为重锤织机。经过认真推敲,图7-2的假设存在疑问。

(1)织造时人们不得不将柔软的纱线“硬化”——经纱绷直、纬纱打纬,这样织造就变成简单的编织。同时,人们应该认识到经轴和织轴越固定即经纱张力强度越高越有利于织造出结实的织物。图7-2中的假设是用细小的网坠来固定一根根的经纱,试问网坠的重力带给经纱的牵伸张力到底有多大呢?既不能使每根经纱绷断,又不致使其牵伸张力不够,这是很难把握的。此外,如果在重锤织机每根经纱的下端都吊挂一个所谓的网坠,那织机下端的网坠恐怕都没有放的位置,因为网坠的体积比每根相邻经纱的间隔要大很多。显然图7-2中关于网坠的假设是有疑问的,根本不利于编织,不然图7-3中为何会出现一束束经纱被一大块重物牵伸并将重物置于地上,可见其经纱被牵伸致其张力增强,并非一个细小的网坠所能达到的张力强度可比。再者,图7-3中相似织机的图像信息还可在丹麦、冰岛的传统织造技术中见到[17],而并未见图7-2中的织造方式真正出现过。

图7-2 原始的吊挂式织造方式

之所以中国传统纺织学界有图7-2中的假设,可能是参考了Eric Broudy[17]的著作中两张古希腊重锤织机模糊图像的信息和一张他本人的分析图所致。公元前几个世纪的图中一束经纱或许和现代一根经纱的绘画表现方法一样,这是必须引起注意的,就像笔者研究中国古代纺纱图像信息时的疑惑一样[18],不能把古人绘制的图像信息看成是写实手法,这样一定会是以今观古的辉格解释。此外,Eric Broudy的分析图可能也用了简化手法,将一束束经纱用一根经纱来表示,毕竟在近世的民俗调查中看到的都是一束束经纱被一重物牵伸硬化,而非Eric Broudy所绘分析图所示。(www.xing528.com)

图7-3 古希腊陶器上重锤织机的图像信息

(2)对于所谓小而轻的网坠,如果认为是图7-2中的编织所用,必须将其与打鱼活动分开,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多以逐水源而居,很难排除用于打鱼的活动,这是这一假设的又一个硬伤。笔者认为,重量不等的网坠是否与其投网的距离设定和鱼群在水中的深浅有关,用重的网坠是为迅速打到离打鱼者较近且在水深处的鱼,而用小而轻的网坠是为了打到离打鱼者较远且在水表面的鱼,这似乎也说得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