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纺纱、制绳共源说”的假设

“纺纱、制绳共源说”的假设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纺纱源于制绳”观点和“纺纱、制绳共源说”争论的实质是纺纱概念和预设的差异。持“纺纱源于制绳”观点的人认为:纺纱是取动物或植物性纤维运用加捻方式,使其抱合成一连续性无限延伸的纱线,以便适用于织造行为。

“纺纱、制绳共源说”的假设

制绳工艺与纺纱工艺之间并不存在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两者有共同的起源——原始弹弓打猎的启发。在解释这一共同起源前,先对“纺纱起源于制绳”的观点进行分析,从而做到观点分析的有破有立。

1.“纺纱源于制绳”观点的预设及其疑问

理论之争的实质在于概念之争,而概念之争的核心在于预设的差异。“纺纱源于制绳”观点和“纺纱、制绳共源说”争论的实质是纺纱概念和预设的差异。持“纺纱源于制绳”观点的人认为:纺纱是取动物或植物性纤维运用加捻方式,使其抱合成一连续性无限延伸的纱线,以便适用于织造行为。从这一定义看,纺纱的目的用于织造。显然这一预设必然推导出“纺纱源于制绳”的观点,因为世界各地很多史前文明的考古发现都证明了绳的使用明显早于织物的使用。中国最早的草绳发现在距今7,000年到6,500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一期遗址,而最早的织物却是在距今约6,200年的江苏吴县草鞋山文化遗址第十层发现的葛织物。

对于以上关于纺纱定义的界定和“纺纱源于制绳”的观点,笔者认为两者明显带有历史辉格解释的意味。何为历史辉格解释?简言之,就是以今观古地解释历史,没有站在特定历史图景下检视历史事件和人物[10]。其理由有二:①以上两个观点认为纺纱的目的是用于织造,“纺纱源于制绳”观点正是基于此,从织物的考古发现来断定纺纱的存在时间。然而织物的发现仅仅只是纺纱存在的一个充分非必要条件,因为纺纱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织造,还可用于缝纫皮服,缝纫皮服并不需要掌握织造工艺。②从中国史前考古中可以发现,中国最早的骨针发现在处于旧石器晚期的辽宁海城小孤山遗址,其断代在2万~3万年前。这些骨针的制造远远早于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织物、草绳,对于这一事实不知“纺纱源于制绳”观点的持有者如何解释?能纺造出比纱线还细的缝纫线(当然,这里的纱线、缝纫线都是原始形态的),还不能叫纺纱吗?

2.纺纱、制绳共源说的基点(www.xing528.com)

纺纱、制绳共源于狩猎所用的原始投石索[图1-2(b)]的启发假说的基点有以下两点:

(1)原始纺纱工艺寓于原始皮服的生产之中。原始纺织技术体系中的原始纺纱工艺、原始织造工艺、原始服装工艺经历了从分流到合流的发展过程,原始纺纱一开始并不是为了织造,而是为了皮服的缝纫。织造工艺的原理一开始也不是为了纺织,而是为了编织篮子和渔网。只有到了原始农业成为主要生产部门后,人口激增而皮服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的时候,纺纱、织造、纺织品服装设计三大工艺合流,才真正形成原始纺织技术体系。因此,对于纺纱的概念界定不同于持“纺纱源于制绳”的观点。纺纱是取动物或植物性纤维运用加捻方式,使其抱合成一连续性无限延伸的纱线,以便适用于服用的行为。关键在于纺纱的目的不同,只要加捻物用于服用即可定义为纱线,可以断定原始皮服的缝纫生产中即包含原始纺纱技术。

(2)兽皮的使用对于人类的进化至关重要。一方面,兽皮改进了人类的打猎工具——投石索和随后的原始弹弓,从而获得支持脑力进化的宝贵肉食。如果没有肉食,能人、直立人是不可能进化成智人的。最简单的投石索和原始弹弓都可用皮带、皮兜制作完成。从纤维加工工艺思想上看,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在使用原始弹弓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兽皮兜和皮带受石球重力作用的情况下,首先皮带被牵伸;其次,无意中旋转兽皮兜会使两条皮带纠结合股,从而更加结实,这可能是对加捻最早的认识吧!显然,原始弹弓使用过程中不经意的牵伸和加捻,正是纺专发明的原理基础。当然,这一认识和应用于纺纱的过程可能经历一段漫长的历史,因为中国迄今最早使用投石索和弹弓的证据是10万年前的山西许家窑遗址,而中国最早的骨针(可证明原始纺纱技术的存在)却发现在2万~3万年前,足见纺纱原理的认识到应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11]

另一方面,原始皮服的保暖功能扩大了直立人的活动区域,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的迁移,并且延长了他们的活动时间,从白天延长到寒冷的夜晚,最简单的原始皮服即是一张兽皮进行简单的切割即可完成。据中国史前考古发现,中国原始皮服上的缝纫技术使用开始于2万~3万年前。中国缝纫技术(包括原始纺纱技术)的时间界定明显晚于投石索和原始弹弓的使用,而在此之前并没有中国制绳技术的任何记录。考古发现并不支持“纺纱源于制绳”的观点,但并不表明制绳就晚于纺纱,笔者认为制绳(最初的绳子应该是皮绳)和用于原始缝纫的纱线(最初的纱线应该是皮纱)本是一体,因为当时的皮绳即可用作为原始缝纫的纱线。因此,笔者搁置制绳和纺纱的时间界定,阐发“制绳和纺纱共源于原始弹弓使用的启发”的观点是合理且必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