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造纸工艺中的纺纱工艺思想探究

中国古代造纸工艺中的纺纱工艺思想探究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古代造纸工艺中比较重要的工艺有三道——发酵制浆、高浓打浆、抄纸。而中国古代造纸工艺中的发酵制浆俗称“沤料”,它是利用自然界某些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催化作用,将植物纤维中的一部分非纤维素物质如淀粉、果胶、半纤维素、木素等分解,使纤维分离成纸浆。发酵制浆的思想可能源于沤麻脱胶操作失误致使纤维分离成浆所致。

中国古代造纸工艺中的纺纱工艺思想探究

中国古代造纸工艺(特指中国古代植物纤维造纸工艺,全书同)中比较重要的工艺有三道——发酵制浆、高浓打浆、抄纸。发酵制浆实质上源于纺织技术中的沤麻脱胶工序,而高浓打浆和抄纸则源于纺织技术中的漂絮工序。沤麻可能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考古学家在浙江钱山漾发现4,700多年前的苧麻纤维似乎已有沤麻脱胶处理。到春秋时期孔子所撰写的《诗经·陈风》有“东门之池,可以沤麻”[6]是关于沤麻的最早文字描写记录。沤是利用水中微生物分泌的果胶酶,分解植物韧皮和茎叶中的胶质,使纤维分散而柔软[7]。而中国古代造纸工艺中的发酵制浆俗称“沤料”,它是利用自然界某些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催化作用,将植物纤维中的一部分非纤维素物质如淀粉、果胶、半纤维素、木素等分解,使纤维分离成纸浆。可见沤麻和发酵制浆其工序是极其相似的,因为从字面上看两者都是“沤”,所不同的是所沤的程度不一样,沤麻脱胶只是沤软,发酵制浆则是将纤维分离成浆。

发酵制浆的思想可能源于沤麻脱胶操作失误致使纤维分离成浆所致。《齐民要术》指出沤麻“太烂则不任”[8],而发酵制浆所需要的则正是“不任”。高浓打浆和抄纸思想则源于漂絮思想。高浓打浆也称捣料,是利用人工或自然力将浆料舂打、捣碎,成为纤维被疏解的纸浆,同时部分发生分丝帚化和润胀水化现象[9]。漂絮工序是处理次茧的方法,操作时的基本要点包括反复捶打,以捣碎蚕衣。由此可见,造纸工艺的高浓打浆工序和丝织工艺的漂絮工序都是用木棒在篾席上捣料,而漂絮工序的应用远远早于高浓打浆工序的应用,这说明漂絮工序对于高浓打浆工序是有启示作用的。抄纸是用竹帘和植物黏液,使湿纸页逐张堆集在一起,经过压榨后再一张张分开。抄纸工序与漂絮时产生的薄片即丝絮纸的过程也是很相似的,所不同的是漂絮的副产品产生过程却为抄纸工序所借鉴。(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