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在存世的脚踏纺车的基本构造和操作
脚踏纺车是在手拨轮辐传动纺车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从各部古书中刊行的脚踏纺车的图像信息来看,各种纺车除车架高低、轮径大小、锭数多寡不同导致外形有差异外,其结构基本相同,都是由传动带、纺纱机构、脚踏机构组成(图4-17,现藏于上海徐浦黄道婆纪念馆)。传动带是由皮带或绳索来充当;纺纱机构就是锭子,它们基本上都置于纺轮的上方,固定在月牙形木板里或其上;脚踏机构是一根踏杆,一端是用铁皮包成的锥形,将锥尖放入轮面上靠近轮轴处一个小孔内,踏杆的另一端架在C形支架上,且在C形支架点将踏杆分成约4:6,两脚就踏在C形支架点的两侧。纺轮上的皮带或绳索通过其上端的锭子,两脚在C形支架点的两侧交替踏动,能够带动轮面转动,因而带动皮带或绳索向前滚动,于是皮带或绳索的摩擦使锭子转动,从而完成纺纱。脚踏纺车还有一些其他的形制构造,其构造基本和图4-17所示一样,主要不同在于C形支架上,它们采用的是铁凸钉装置(图4-18)。
图4-18 脚踏纺车中的铁凸钉装置
2.王祯《农书》和《农政全书》中脚踏纺车结构之不合理性
中国古代涉及脚踏纺车图像信息的农书主要有两部:王祯的《农书》、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鉴于两书版本较多,取治学严谨的王毓瑚(1907~1980年)先生校的王祯《农书》和罗文华等先生校注的《农政全书》为图像信息源,当然这些图像信息也取自于原善本。认真研究两书中脚踏纺车的相关图像信息,王祯的《农书》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有问题的,如图4-19~图4-22。
图4-19 王祯《农书》中的脚踏二锭棉纺车
图4-20 王祯《农书》中的脚踏三锭棉纺车(www.xing528.com)
图4-21 王祯《农书》和徐光启《农政全书》中的脚踏五锭麻纺车
图4-22 《农政全书》中的脚踏三锭棉纺车
首先,锭子的位置有问题。王祯《农书》中关于脚踏二锭纺车(图4-19)(线架与纺车从严格意义上讲是有区别的,线架的作用仅是并线,纺车既有加捻又有牵伸纱线的作用,本书将线架归入纺车类是出于形制上的考虑,图4-23(c)也是此种考虑)、脚踏三锭纺车(图4-20)都有问题,两图中的锭子应该位于纺轮上端固定在纺车立柱上的月牙儿状横木里,只有月牙儿状的横木装置才能在较细窄的纺车立柱上放置多个锭子(图4-21),图4-21已经明确表明王祯《农书》已使用月牙儿状横木。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图4-19中没有月牙儿状的横木,锭子是放在纺轮上,图4-20中有月牙儿状的横木,锭子不在其上,却在纺轮上。不知按两图的纺车形制,如何使锭子纺纱。从图4-22中可知,成书晚于王祯《农书》的《农政全书》的图像信息中锭子的位置改正了前者的错误,显然图4-19、图4-20中锭子的放置是有问题的。
其次,踏杆和纺轮连接的部分有问题。图4-19~图4-22中其连接部分都是轮辐,而不是轮轴部分,这样的结构踏动踏杆时无法使纺轮转动起来。
此外,还有3幅关于脚踏纺车的古代图像信息(图4-23)着实让人疑惑。现疑有二:关于这3幅图的出处。这3幅图在陈维稷先生主编的《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古代部分)》和赵承泽先生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纺织卷》中注明是王祯《农书》中的图像信息,而在王毓瑚先生校订的王祯《农书》中没有发现这3幅图像信息。到底是这两部纺织史专著出了问题,还是校订的王祯《农书》出了问题呢?或者是陈维稷先生和赵承泽先生采用的是同一版本的王祯《农书》,而王毓瑚先生则采用的是另一个版本,毕竟王祯《农书》历史上多次刊印。暂且认为图4-23中的3幅图都是王祯《农书》中的图像信息。这3幅图中的踏杆结构似乎完全不能使纺轮转动起来纺纱,因为踏杆和纺轮连接的部位也是轮辐,而且纺妇的两脚并不在C形支点(或凸钉)的两侧,而是在纺轮和C形支点(或凸钉)之间,不知道如何才能使纺车转动起来,这显然是一个错误的脚踏纺车结构。
图4-23 陈维稷先生和赵承泽先生各自著作中注明王祯《农书》中的三幅“奇怪”的纺车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