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绒面革与二层革:材料对比及选购指南

绒面革与二层革:材料对比及选购指南

更新时间:2025-01-0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问题19.1:牛二层蓝湿革回湿后不滑溜,手感干燥,是什么原因?问题19.2:牛二层灰皮做的蓝湿革总是露底,要求背面手指顶起来无白根。问题19.3:二层绒面革挂晾到绷板出现斑点,是什么原因?观点3:一是坯革发霉,二是挂晾线滴水或滴油,也可能是坯革有油斑。这次做无铬鞣二层革,也出现这种情况,摔软以后感觉坯革硬心特别明显,这次加脂剂用的都是磷脂。铬鞣革摔软时合理的水分含量对无铬鞣革而言却是可能高的。

问题19.1:牛二层蓝湿革回湿后不滑溜,手感干燥,是什么原因?感觉后面好像不怎么吃料。

观点1:蓝湿革不新鲜,有些轻微变质,有像草一样糙手的感觉。可以回水加点加脂剂。

观点2:估计是脱灰不净或蓝湿革存放时间太长或前段处理加了丙烯酸树脂(二层很少见)。回水前可先加少量温水干摔一下,然后再回水,表面活性剂、草酸与脱灰剂一并加入,可同时加2%~3%的盐,转动1~2h后加点耐电解质的加脂剂,pH可适当降低一点,后期可补充脂肪醛。

观点3:应该是回水不到位造成的。用点效果好的回湿剂,加点加脂剂,延长时间,回湿到位再往下做。

问题补充:皮很软了,回湿加了0.5%的EG60,因为也没有合适的加脂剂。加了草酸、盐、甲酸、硫酸,pH在2.8左右。我们这个革坯是蓝湿革,张幅也不大,边部也不松,就是扁薄。想让革厚点,加了6%的丙烯酸树脂,厚度也涨不起来,复鞣用了6%的兄弟公司的铬粉。

观点4:回湿加盐小浸酸,再正常往下走就可以了。

观点5:铬浴中不要加丙烯酸树脂,容易出问题。革面干涩,鼓内革之间摩擦力大,导致绒毛长且参差不齐,非常难看。

观点6:这种二层革就不要想着增厚了,正常就不错了。即使增厚,丙烯酸树脂也不起作用,只有用铬粉和栲胶了。当然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来的干燥,比如煤油脱脂,就另当别论了。加脂特别需要注意,不小心会部分出现浸油现象。

问题19.2:牛二层灰皮做的蓝湿革总是露底,要求背面手指顶起来无白根。想了很多办法效果甚微,请问有什么办法解决?尤其是深蓝色的边部露底很厉害。

观点1:蓝湿革不要做得太软,复鞣时加铝单宁、两性单宁,将革身做饱满些,空松露底现象就明显改善了;适当地搭配丙烯酸树脂,坯革做紧实,有Q感,才不会露底;染色一定要分多次进行;另外,选择小张幅绒细的皮,最好是8~12平方尺(0.8~1.4m2)的;还有染色要染好;后面修色也要注意,喷枪的压力也要控制好。

观点2:个人认为这种皮核心的要素是要破坏油膜的包裹,露底可能的情况臆测为:灰钙沉淀导致后续填充的沉淀发白,油膜包裹导致毛根部位不容易被染色。做过跟踪对比:后期无论怎么喷涂修色都不可能掩盖露底部位。

问题补充:现在就是要仿蓝湿革风格的,沾化那边做的革在广东市场不太好,大都偏软、无Q感,绒较松散,可能跟水质有关,好的绒感要细腻齐整,像刀割的一样。

观点3:主要是革坯要有Q感而不是软塌塌的,选择加脂剂和复鞣剂很关键,加脂剂用量要少,总用量在5%左右。

编者:主要是绒要分散好,然后做紧密,做出Q感。

问题19.3:二层绒面革挂晾到绷板出现斑点(见彩图25),是什么原因?

观点1:是灰转蓝(一般指外购二层灰皮,自己加工成二层蓝湿革)的皮吧?像油斑。

观点2:是不是滴上脏水了,或者蓝坯革发霉了。

观点3:一是坯革发霉,二是挂晾线滴水或滴油,也可能是坯革有油斑。如果是油斑则坯革回湿时加600%水回水3h,再用OC脱脂,一般可解决。霉斑则比较麻烦。

问题补充:在房顶晾干的,不可能有油,污斑是圆点形,应该不是挂晾的问题,像革平放着滴上去的。

观点4:有可能是某个地方蒸汽片、蒸汽管漏了,滴下来的脏水。

观点5:也有可能挂晾时房顶滴下来的水,特别是北方的冬季。

观点6:集中部位好像在脊背线,有的革斑点少,有的革斑点左右分布。需要现场分析才好判断。

问题19.4:二层革摔软前感觉还挺软的,摔了1h左右以后反而不软了,且硬心很严重,这是怎么回事?

观点1:会不会是皮坯还有点夹生?导致在摔软的过程中摩擦升温,从而出现你所说的现象。

观点2:夹生蓝坯革除非脱灰软化时高温造成纤维改性,否则经过铬复鞣是不会硬的。可能是丙烯酸树脂加多了,或者加脂剂结合性差,挥发得太厉害了。

问题补充:丙烯酸树脂用量2%,加脂剂中有2% AMK、2% DB、3% 94S,有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次做无铬鞣二层革,也出现这种情况,摔软以后感觉坯革硬心特别明显,这次加脂剂用的都是磷脂。

观点3:2%丙烯酸树脂不算多,我们以前用5%~6%都没事,而且你用的都是结合型性好的加脂剂,应该是物性没有达到要求。坯革收缩温度不够,一般是越摔越硬的。

观点4:可能是浸灰阶段纤维膨胀不到位,或者脱灰不净造成的。摔软前柔软度可以的,也没硬心,摔软后硬心就出来了。

观点5:脱灰不净,如果先加的丙烯酸树脂,特别是相对分子质量偏大的丙烯酸树脂鞣剂,那革心肯定硬。加脂剂加多少也都吸附在革表面,所以本来感觉挺柔软,摔软因为有摩擦作用,表面结合不牢的加脂剂挥发了,越摔革越干枯发硬,有这个可能。

观点6:无铬鞣的革回潮大了也会硬,摔软时抽风,一直到干透了坯革就软下来了,什么原因我说不明白。我都是回潮后先摔一两小时,然后抽风,等到革干透了就软下来了。摔软前坯革不硬就没事,摔软时不要让它升温,一直摔软至干透。无铬鞣坯革摔软时的水分要比铬鞣革小很多才行。温度是有影响的,我认为主要是水分有影响,水分大时温度不高手感也不软。铬鞣革摔软时合理的水分含量对无铬鞣革而言却是可能高的。

回复观点6:无铬鞣的革回潮时容易变硬,但是我没有回潮,就磨绒后摔一下,去去灰,起一下绒。

观点7:无铬鞣革变硬还是由于物性指标没有达到要求,需要调整下无铬鞣的材料应用及控制条件。

观点8:坯革回潮大了会变硬,不好理解,但是水分含量控制在合理范围的革很容易摔软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在其他条件都一样的前提下,只是水分存在差异,那一定是水分控制在合理范围的革会更软一些,超出范围的都会相对偏硬一点。

观点9:坯革水分含量大,摔软时鼓内温度容易上升,其实是温度带来的影响。

观点10:个人认为如果摔软时水分含量高,温度高,导致坯革失水速度过快的话,会使坯革变硬。

观点11:无铬鞣革收缩温度偏低,水分大,摔软温度高会造成纤维黏结、变性从而发硬。

观点12:建议试一下用渗透性好的加脂剂乳化后重新回潮,降低摔软温度,重新摔软试一下。

观点13:无铬鞣坯革干燥以后长时间保温、保湿摔软后身骨变硬,收缩温度影响不是主要的原因,主因在于摔软后加脂剂在皮纤维分布的均匀度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填充程度大、填充量多的无铬鞣革,一部分结合不好的加脂剂在湿度和温度条件下,存在由内层向外层迁移的趋势,内层纤维会变得干枯,润滑度下降,体现在手感上是僵化。这类坯革是可以改进的,在不影响成革风格的情况下,需要提前用一点卵磷脂,尽早使用加脂剂,另外选用一部分聚合物加脂剂或者含硅的加脂剂或者柔软剂。这个问题不仅仅表现在无铬鞣革上,铬鞣革如果填充量大,加脂剂没有固定好,也会存在这个现象。

问题19.5:牛皮灰皮剖层后,二层皮颜色发乌,不透明,可能是什么原因?

观点1:跟皮板新旧有关系,可选用无铁硫化碱、好石灰粉及浸灰助剂改善。

观点2:在硫化碱或硫氢化钠用量合理的情况下,考虑铁元素的问题。硫化钠含铁较多,含铁量增加,皮颜色会更深;用灰量增加皮颜色会变浅的。

观点3:从操作上进行考虑,比如,①硫化碱转动时间长,液比较小,石灰用量少,后期转动时间短,不容易出现这种情况;②加入碱后的转动情况,如硫化物未化开就停鼓了,硫化物会附在皮上,造成局部pH过高,硫化物浓度过大,且硫化物溶化时释放出大量的热,在皮上的局部形成黑色云状。

观点4:提问者提供的化料用量数据为有机硫0.5%、硫化钠1.5%、硫氢化钠0.7%。由于有机硫为巯基类有机物,在较强碱性下,与毛发中的胱氨酸反应,切断胱氨酸的双硫键(—S—S—),最适宜pH为11.5~12.0,可有效清除毛根皮垢,是硫化物的替代品。按这样算,总的硫化物用量略微多了点,有机硫只是脱毛助剂,如果粒面层没问题,肉面硫化碱吸入过多,并且没有分散开,是工艺和操作出了问题。(www.xing528.com)

观点5:浸灰效果受浸水影响很大。

问题19.6:没有浸灰处理做出来的二层蓝湿革(牛皮没有脱毛浸灰,直接浸酸鞣制成毛皮),后面铬复鞣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观点1:这种二层革外观看起来跟普通蓝湿革没区别,但相对更紧实,手感偏硬。建议加酸性酶处理后,一边做一边看,以尽量把纤维分散开为原则。尽量不要用丙烯酸树脂或者用特软的丙烯酸树脂。

观点2:加大回水时的脱脂剂用量,然后用酸性酶搭配鱼油软化处理,铬复鞣时加醛再搭配一些磷酸酯,后期可考虑加点马来酸酐树脂,填充时以砜、酚类为主,先酚后砜,用蛋白填料保护边部。

问题19.7:二层反绒革,欧盟标准测试耐汗渍不过关,怎么控制或者怎么调整?有没有特殊耐汗渍之类的化工材料?

观点:耐汗牢度是色牢度的一个指标,一般采用人造汗液进行测试,汗液里有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尿素等组分,pH大概在8~9。

提高耐汗牢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①选择一些耐汗性能较好的染料,但由于染料颜色本身的技术局限,不同颜色的染色耐汗牢度有本身的瓶颈,特别是黑色;②固色剂的选择;③工艺的协调。

耐汗牢度除了与染料的结合牢度相关外,还与染色结合的周围环境有关,与其他复鞣材料的结合度也相关。因此,整个过程中复鞣材料尤其是加脂剂等不耐酸的材料要结合好,染料也要固定好。多使用结合性好的材料以及少许防水加脂剂,在工艺设计上可考虑二次染色等。

问题19.8:牛二层反绒革做动态防水处理,加酸后脊背线和边部一片片发黑。加小苏打处理后又消失,但只要加酸就变黑。

观点1:跟染料有关。染料不好,加酸变化大,干燥后革颜色就会变浅,和其他部位趋向一致。另外也要考虑酸中是否含有硫酸。

观点2:跟蓝湿革中油脂未去除干净有关。在灰转蓝的蓝湿革阶段要加强脱脂。对于防水革,脱脂剂的选择和使用需要特别谨慎,选择不当、用量过大容易造成防水失败。群友推荐,巴斯夫公司的Euspon OC,用量0.2%。

问题19.9:适合牛二层防水反绒革的染料水有哪些?为什么二层防水反绒革喷涂修色后,正反面防水效果相差很多?

观点1:二层防水反绒革在喷涂时需特别注意染料水和渗透剂(溶剂)的选择,可使用染料粉或者溶剂型染料水。直接喷水性染料水,防水被破坏后很难修复。溶剂挥发得快,控制好染色深度,防水就没问题。但由于染料水本身就含有溶剂,在溶剂的用量上更需要注意。溶剂用量过多,造成溶剂在横切面上的穿透,防水基本就失败了。建议喷染只用IPA,不能用ECS和其他渗透剂。

观点2:某些时候,防水革是个奇怪的东西,理论上除了防水剂,别的化工材料和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涂饰操作)都可能造成防水结果异常。

观点3:从涂饰工序上进行调整,如先轻喷染,再喷油,再次喷染;或者先用适合的溶剂配合防水加脂剂喷油,然后再修色。但这种工艺又可能因为防水加脂剂在革表面造成浮色。

问题19.10:在牛二层高丝光革(要求润蜡感而不能腻)的工艺中,合成类加脂剂选择有什么要点?磷脂怎么选?

观点1:高丝光革的手感很重要,手感不好,就会变成高死光。油光成死光是因为加脂剂过多吸附在绒毛顶端,要把加脂剂加到绒毛的根部,通过摔软摩擦出来的光油亮而不油腻。

卵磷脂不如合成磷酸酯(液体透明状)。仅就油光而不腻的表面效果来说,磷酸酯搭配硫酸化鲸蜡油或高浓羊毛脂很合适,例如黑绒面以前是用磷酸酯OLN-P搭配鲸蜡油SPS;现在我用OLN-P搭配羊毛脂SE,效果也很好。

观点2:二层革丝光感主要还是磷酸酯类和羊毛脂赋予的。至于油感的轻重可以通过调整合成加脂剂和不稳定加脂剂的使用量,但是要想得到丝光油感还是建议用量多一点。如果要在最后单独加表面加脂剂,也是用磷酸酯搭配鲸蜡油或高浓度羊毛脂,不要用渗透性较好的合成加脂剂,也不要用低浓度的羊毛脂。高、低浓度的羊毛脂不仅仅是油脂含量的差异问题,它们溶化后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问题19.11:山羊鞋绒面革的绒头怎样做得又短又细?

观点:大体工艺路线如下:草酸回湿,4%铬粉+1.5%铝鞣剂+2% GTW+2%Relugan S(巴斯夫公司),转3h过夜,第二天正常中和染色。如果考虑成革甲醛指标,则需再考量。

问题19.12:无极产牛二层干坯革某些部位不起绒,怎么回事?

观点1:先回水一下,干了再磨革,或者干加脂处理后再磨革。

观点2:可能那个部位纤维太紧实,磨革时压得过紧(磨革时砂纸与辊之间间隙太小),就容易磨焦,不起绒。

观点3:蓝湿革偏紧实,复鞣填充的时候少加丙烯酸类树脂,加偏酸性的酚类材料和柔韧性的复鞣剂,加脂用硫酸化类的牛蹄油搭配部分卵磷脂,应该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观点4:无极产蓝湿革的特性是皮坯夹心生,加脂剂没吃进去多少,表面残留多。这种干坯革不能直接拿来就磨革。加脂固定后需要加铬粉复鞣一下,同时加脂时注意结合使用油脂分散剂、乳化剂。

问题19.13:请教羊反绒革、绒面效应革加脂剂的选择以及加脂方法。

观点:建议使用磷酸化加脂剂、合成加脂剂和羊毛脂。工艺上填充时搭配加脂剂。主加脂配点油脂分散剂。

油脂处理工艺分为氧化亚硫酸化、磺化、硫酸化、磷酸化。磷酸酯类的加脂剂有一定的丝光、油感,主要用作防水加脂剂的成分;氧化亚硫酸化类加脂剂加脂效果软;硫酸化加脂剂油感好;磺化加脂剂渗透性好。在加脂剂状态稳定的前提下,做理化指标,黄变指标、雾化指标、耐老化指标、六价铬含量等的测试,根据加脂剂组分区分加脂剂的应用特点(油感、柔软度等)。合成加脂剂耐酸、耐铬、耐电解质,可用于预加脂、回湿。

问题19.14:澳大利亚牛二层革在保持绒细、强度的情况下,要求具有和塑料板相似的硬度和弹性,怎么做?

观点1:硫酸铝和锆一起用,栗木栲胶搭配高岭土含量高的材料,做出来的革有紧实度,也有硬度和弹性。

观点2:较厚的二层革可以考虑采用植鞣革的后整理办法,用轮式滚压机反复滚压,这样成革非常板硬。如果可以退鞣,在微酸肿的状态下开始植鞣或者植锆结合鞣,对硬度和整体弹性都有帮助。部分退鞣再植鞣,填充部分钡盐,按带革或底革的工艺方式整理,硬度、弹性肯定没问题。

注意:可溶性钡盐都有毒,而且毒性不小。植鞣填充可用硫酸钡或者硫酸镁,比较保险。

观点3:钡盐有填充作用,主要是增重,其坚实性不如锆盐,建议使用通过式挤水机后真空干燥,比贴板干燥的革更硬。

观点4:二层革要做得硬挺,绒要细,可以采用湿法移膜工艺,这对工艺控制要求比较高,要使蓝湿革的厚度均匀。蓝湿革先湿磨到位,进而转入复鞣,但是大量铝盐和锆盐的使用会降低湿法发泡时的底层结合牢度,也是潜在的问题,估计很难做成功。另外加脂剂加得太少革就会硬、脆。成品革厚度、蓝湿革自身的强度都会影响成革的强度。

问题19.15:湿法二层沙发革的干整理工序有哪些?

湿法二层革的一般工序为:贴标,挂晾,振软,磨革,除尘,(摔软),干填充,油填充,磨革,除尘,湿法移膜。

问题19.16:二层湿法移膜革出现花斑、卷边等问题,是什么原因?

观点1:①关于花斑。湿法移膜工艺需要在水里浸泡置换出DMF。DMF完全置换出后,再挤水真空。水里浸泡得不够就容易出现花斑。②关于卷边。通过真空的办法可以解决。

观点2:湿法膜量和皮坯不匹配。

观点3:皮坯含水量不合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