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厚的时尚产业力量和完整的产业链是成为世界时尚之都的基本条件。在巴黎,除了拥有强大的服装设计、制作和销售能力外,其他如饰品、鞋帽、珠宝、皮具、化妆品以及商业、时尚信息产业、原材料供应、教育等相关环节都相当发达。而米兰就凭借其从纺织到服装,从皮革、饰品到展会的完备的产业链而跻身于时尚中心之列。相比而言,由于时尚产业的产业链较长,无论我国的北京还是上海均有待于通过自身建设以及与周边城市的分工合作进一步加以完善。
1.城市地位与环境
城市地位与环境是形成时装之都的社会条件。国际五大时装之都基本上都是国际金融、经济、流通和交通甚至政治、文化的中心,具有超大型城市规模。纽约、伦敦和东京在把握全球证券交易命脉的同时还是国际航运中心。巴黎和米兰则是经济和交通的枢纽,巴黎还是法国乃至欧洲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人们在关注城市本身的同时,会注意这些城市中的时尚,而时尚在塑造城市的文化和个性形象的同时,也成为大都市的重要标识之一。
2.人文基础
成熟的时尚消费群体、优良的都市时尚传统、独到的时尚风格是时尚中心城市的人文基础。巴黎的高雅之所以抽象,从某种角度看是因为同样的服装会被不同的人穿出自己的品位。而东京不但有西装与和服并存,还有原宿的超前时髦青年。中国的悠久服饰文明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近代产生了断层,即便是作为文化古都和政治中心的北京和曾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在日常着装中已难觅传统服装的形式和格调,服装流行虽几近与国外同步,但并未拥有足以让全球侧目的自有风格,时尚消费概念也只是初步形成。这也是短期内中国无法出现世界级时尚之都的原因。
3.特色标志
每一个国际时尚中心城市的时尚产业都具有自己的特色,都有一批代表性的世界级品牌、设计师和独到的经营方法并构成产业核心,这可算是专业条件。仅就服装而言,说到巴黎人们就会联想到迪奥。高级女装是巴黎服装业的招牌,巴黎还是高级成衣和服装品牌特许经营理念的发源地,并以优雅著称,强调服装的艺术性与人文气质。伦敦是公认的男装中心,其成衣技术独步天下,还有一批优秀的年轻设计师群体,沿袭了英国式的精致传统但又不为艺术所束缚,而是以商品的概念对待服装。纽约有出色的便装风格,都市风格、简约风格与民族文化交融复合催生的国际化风格成为纽约风格的缩影。米兰自1975年后成为公认的成衣之都,意大利品牌将悠久的历史、文艺复兴以来的贵族血统融入当代服装,且在品牌延伸经营等方面表现出众。日本风格强调东四交融、风格稳定、细致简约。同时巴黎的珠宝和香水,米兰的皮具和首饰,伦敦的瓷器,东京的生活用品均成为时尚产业的招牌。而中国的时尚产业虽已取得较大进步,北京和上海均涌现出一批设计师和品牌,但层次、产品结构的雷同使他们往往难以出彩。
4.文化融合与基础设施(www.xing528.com)
国际化的时尚都市必须是开放的,同时还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会组织的有效管理,这是保证其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城市的开放性可以吸引人才和资金,事实上现有任何一个世界时尚之都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外埠设计师、企业和经营者的参与,巴黎更是将自己定位为国际时装人才的大熔炉。政府导向和协会管理可以使时尚产业沿既定轨道有序地向预期目标推进。中国由于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北京和上海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5.国家总体实力与机遇
成为国际时尚之都依赖于国家总体实力的强大。五大时装中心的所在国在国际上均有较大影响,其国民经济产值均居世界前列,因此时装之都建设的一个必要因素即经济问题。同时,是否能够成为时尚之都还取决于机遇。巴黎和伦敦的流行地位是18世纪以后的历史造成的;纽约的出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文化在全球扩张的副产物,而此前整个美国还是欧洲服装的最大出口市场;米兰在20世纪70年代随全球成衣潮脱颖而出;东京的时装则由于20世纪80年代日本高涨的经济和日本设计师杰出的表现而一举成名。中国的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GDP已经位于世界前茅,强大的生产能力、消费能力和灿烂的文化历史,已经使得北京和上海初具成为国际级时尚都市的可能。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西方的时尚产业深受打击,中国良好的经济表现成为世界的焦点,这也给中国时尚产业和时尚城市脱颖而出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从乐观的角度看,北京、上海离国际时装之都仅一步之遥,但是这关键一步的跨越却需要从概念、产业甚至体系上付出艰辛的努力。
6.自然气候条件
作为世界时尚之都有一个先决条件,即四季分明的气候,如此才能拥有春夏秋冬格调鲜明的时装、装扮及生活。五大时尚之都在这一方面无一例外,纽约甚至将时装分为春、夏、初秋、深秋、冬五条季节线。从这一点来看,北京和上海均具有较为优越的气候条件,而北京尤甚于上海。它们所处的纬度如表5-5所示。
表5-5 五大时装之都和北京、上海的纬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