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在相配合的两个零件中,以其中一个零件的实际尺寸为基数,按照给定的配合公差要求,来配制另一个零件的一种工艺措施,称为配制配合。
由生产实践可知:公称尺寸大于500mm的零件,按照标准规定的极限与配合生产时,由于受加工、检测等方面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很难达到要求。因为按照极限与配合制的规定,在规定的公差范围内,相配合的孔与轴各自只能占有一半的变动量,再加上大零件加工较困难,难以加工出给定极限范围内的合格零件,也就难以实现预定的配合要求。
为了解决这一困难,并考虑到大尺寸零件多为单件或小批生产这一特点,除采用前述互换性生产外,还可以采用配制配合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先取相配合的两个零件中加工难度较大的一个件,按照公差等级很低的尺寸公差要求(如采用“一般公差”)先加工好,并精确地测出它的实际尺寸,该零件称为先加工件;然后再以先加工件的实际尺寸作为公称尺寸,按其功能要求并依照标准中规定选取配合公差(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以此确定与其相配零件的基本偏差和极限尺寸,该零件称为配制件。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配合要求,而且还保持着配合公差的标准化,给生产带来极大方便。
配制配合是建立在配合公差标准化基础上的,它的特点如下。
1)在保证产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大大提高制造的经济性。因为它将配合公差全部放到配制件上,公差可以扩大近一倍,而且还保证其配合性能不变。(www.xing528.com)
2)对于大尺寸零件,由于多是单件或小批生产,生产中一般不采用定值刀具和量具。因此,在采用互换性生产难以实现的情况下,采用配制配合则较容易实现其配合要求。
3)采用配制配合可以使公称尺寸大于500mm的配合件获得较高的配合精度,以满足一些大型精密机械的需要。
4)配制配合只能保证配合公差(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的标准化,故不能互换。因此,配制配合仅限用于公称尺寸大于500mm,配合精度要求较高,且为单件或小批生产的产品,或机械设备维修工作中。
配制配合特别强调测量对保证配合性质的重要作用,为此提出:采用配制配合的零件,应在同一车间加工,使用同一基准装置,并由同一组计量人员进行测量等措施,确保配制配合的产品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