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正确使用国家标准中的极限偏差表?

如何正确使用国家标准中的极限偏差表?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方便使用,国家标准中将经常使用的各尺寸段的公差带极限偏差,按上述方法一一计算好,并列成表格,应用时便可直接从中查得所需极限偏差。标准中分别给出孔的极限偏差(附录A)和轴的极限偏差(附录B)两大部分。再加上0~3150mm公称尺寸范围内又分为多个尺寸分段,如将其均列入标准内,这样会产生非常庞大的极限偏差表,又会给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应用极限偏差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如何正确使用国家标准中的极限偏差表?

如上所述,生产中当选定某一公称尺寸的公差带后,需按其公称尺寸分段和查取基本偏差、标准公差数值,计算后方可得出其极限偏差(上极限偏差、下极限偏差)。这给工作带来极大不方便。为了方便使用,国家标准中将经常使用的各尺寸段的公差带极限偏差,按上述方法一一计算好,并列成表格,应用时便可直接从中查得所需极限偏差。

标准中分别给出孔的极限偏差(附录A)和轴的极限偏差(附录B)两大部分。两个极限偏差表均按同一格式列出,即按基本偏差A、B、C、…(或a、b、c、…)顺序依次排列。在每种基本偏差下包含若干公差等级。从上至下依次按公称尺寸分段给出相对应的极限偏差值。

标准中规定有孔和轴的基本偏差各28种,同时还规定了20个公差等级。原则上讲,任一基本偏差和任一公差等级相组合,均可构成一个尺寸公差带。再加上0~3150mm公称尺寸范围内又分为多个尺寸分段,如将其均列入标准内,这样会产生非常庞大的极限偏差表,又会给工作带来极大不便。为此,标准中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了公称尺寸至500mm孔的公差带203种和公称尺寸大于500~3150mm孔的公差带82种综合列出孔的极限偏差表(附录A)。同时又选择了公称尺寸至500mm轴的公差带213种和公称尺寸大于500~3150mm轴的公差带79种,综合列出轴的极限偏差表(附录B)。

在实际生产中,凡需表中所列范围内各类公差带的极限偏差值,均可直接查取。查取方法是:先根据给出的基本偏差代号,找到表中相应位置一栏(注意:孔、轴分别在两个表上);然后在该基本偏差一栏内查出相应的公差等级位置;最后按给出的公称尺寸所处尺寸段范围一栏,其与相应公差等级一栏所对应方格内给出的数值,即为该公差尺寸的两极限偏差值。

例 查取ϕ120F7的极限偏差。先在“附录A 孔的极限偏差”表内找出“F”一栏,再在此栏下找出7级位置。公称尺寸120mm属于80~120mm尺寸段,沿该尺寸段水平方向找到与F7一行对应方格内查得+71+36,即该公差尺寸的上极限偏差为+0.071mm;下极限偏差为+0.036mm。(www.xing528.com)

应用极限偏差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表中除基本偏差JS和js的公差带之外,其上极限偏差ES或es的数值均列于下极限偏差EI或ei的数值之上。JS或js的上、下极限偏差均对称于零线,为避免同值的重复,表中均以“±X”给出,其表示为ES=+X、EI=-X。例如,±0.23(单位在mm一栏内)表示上极限偏差为+0.23mm,下极限偏差为-0.23mm。

2)表中有许多空格,均为不常用的公差带。如需要表中空格内的极限偏差时,可按49题所述方法求得。

3)公称尺寸至500mm和公称尺寸大于500mm的两尺寸范围计算基础不同,但其极限偏差查取方法完全相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