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进行了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其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见表1.1。
表1.1 配电自动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基于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配合的馈线自动化系统,其主要设备为重合器和分段器,不需要建设通信网络和配电主站,系统在故障时通过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配合实现故障隔离和健全区段恢复供电。这一阶段的配电网自动化技术,以日本东芝公司的重合器与电压一时间型分段器配合模式和美国Cooper公司的重合器与重合器配合模式为代表。
第二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一种基于馈线监控终端、通信网络和配电主站的实时应用系统应运而生,在配电网正常运行时,系统能起到监视配电网运行状况和遥控改变运行方式的作用,故障时能够及时察觉,并由调度员通过遥控开关隔离故障区段和恢复健全整段供电。(www.xing528.com)
第三阶段:随着负荷密集区配电网规模和网格化程度的快速发展,仅凭借调度员的经验调度配电网越来越困难;同时,为加快配电网故障的判断和抢修处理,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客户满意度,一种集实时应用和生产管理应用于一体的配电网管理系统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它覆盖了整个配电网调度、运行、生产的全过程,还支持客户服务。系统结合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配电网GIS应用系统、配电生产管理系统等,并且与营销管理系统相结合,实现配电和用电的综合应用功能。国外知名公司,如ABB、SIEMENS、GE等都有配电网管理系统产品,并得到广泛应用。
以上三个阶段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目前在国外依然同时存在。其中,日本、韩国侧重全面的馈线自动化;而欧美的配电网自动化除了在一些重点区域实现馈线自动化之外,在配电主站具备较多的高级应用和管理功能;最近几年东南亚国家(如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以及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新建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基本上走的也是欧美模式。
在工业发达国家,城市配电网络都已经成型且网架结构比较完善,所以给配电网自动化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即使这样,许多国家也没有大面积搞馈线自动化,而是在一些负荷密集区和敏感区实施馈线自动化。他们重视配电网基础资料的管理及故障抢修管理,通过先进的工具和手段来提高配电网运行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最终体现在对客户的优质服务上。在大部分国外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除了DSCADA之外,都配置了停电管理系统。
在通信方面,光纤通信是最理想的配电网自动化通信方式;其次,配电线路载波通信和利用无线公网通信也是常用的通信手段。欧美比较偏重光纤和无线通信,而日本曾偏重采用载波通信方式,韩国曾偏重租赁公共通信资源,但后来改为电力通信专网与各种通信方式的综合使用。从目前的技术条件看,没有一种单一的通信方式能够全面满足各种规模的配电网自动化的需要。因此,多种通信方式的混合使用是国外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普遍做法。
国外配电网自动化的建设非常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效益,一般需要经历规划、建设和完善三个阶段,是一个分步实施,逐渐完善的过程。在一个地区或城市,并不追求设备及系统功能的齐全和指标的先进,而是根据地区和负荷的差异,选择不同档次和配置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分阶段逐步实施。另外,国外的电力公司还特别注重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使用培训和设备维护管理,制定严格的制度,明确规定了对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进行日常检修、定期检修、临时检修、巡视和数据检查的工作内容、实施人员和实施频率。这些经验值得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