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如何“下罗经”,简成道地理师曾经在国际易联举办的“易学沙龙”上做过演示。
图6-10 简成道在河南某地下罗经
按照简成道九十多岁师傅的传授,用罗经辩证方位是有一套程序的,不能手持着罗经到处走,也不能不分阴阳宅使用同样的手法。并且说,“下罗经”不但要考虑空间,而且还有时间方面的讲究。如,看阴宅下罗经时,中午日当中天的时候不能“下罗经”。用的时候,从罗经囊中取出罗经时要用手护住天池,不得见日光,行走的步伐上也有一定的规矩等等。虽然他的说法语涉玄虚,但是告诉人们罗经不是随便拿在手中就可以进行辩证方位的操作,这一点是正确的。他说过去“下罗经”要接“地气”,要找水平。过去的地理师“下罗经”的时候,往往要先选择好“中心点”,再取满斗米置于中心点上,米上置薄木板,先用一碗水找水平,然后把罗经置于板上。总之,无论如何“下罗经”,都要把罗经放置于水平面上,不能倾斜,更不能手持转动。至于是否见阳光及行走步伐方面,虽然属于地理师的故弄玄虚,但是也有庄重对待“下罗经”步骤的含义在里面。
现代生产的罗经大都在纵横两个方向设置“水准气泡”,用以调整罗经的水平位置。
图6-11 台湾生产的“翰辉”牌罗经上面的水准仪(www.xing528.com)
人们从某电视节目中看到,某教授在某地相看“风水”,双手端着一枚大号罗经来回走动,说是要确定那块地方的“东西中轴线”。严格说来,罗经是不能这么用的。我们前面讲过,罗经有制作中的“系统误差”,还有使用过程中的“偶然误差”。如果不能正确“下罗经”,那就会加大“偶然误差”。误差大了,将使得一些大数的“分金”,几乎达到不可用的地步。所以,不能轻视正确“下罗经”的方法和步骤。一些罗经的生产厂家,之所以把“水准仪”放置在罗经上面,就是为了提高其测量精度,尽量减少测量中的“偶然误差”。罗经上面有没有“水准仪”,也是衡量罗经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使用者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仪器。
应用罗经从事地理踏勘,应当实事求是,不可过激,不可大言福祸。
乾隆皇帝于乾隆六年(1741)十二月望日序《御制协纪辩方书》曰:
粤昔帝尧命羲和敬授人时,厥民知析,因夷隩之节,后圣有作,推而弥广。至于外事用刚日,内事用柔日,此皆载之经典,百王不易者也。厥后滥觞,日以讹谬,术士以吉凶祸福之说,震惊朕师,不可方物。如褚少孙补《史记》所称,彼家云吉,此家云凶,彼家云小吉,此家云大凶,茫乎不知其畔岸。汉武以来,已如聚讼,而荀悦、王充辈斥为理之所无,弃而勿论者也。虽然天以日月行四时,人奉天而时。若向明而治,向晦而息,后王君公所以奉若天道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群黎百姓所以奉若天道也。否则不能晨夜不夙则暮,诗人讥焉,人人所知也。然则举大事,动大众,协乎五纪,辨乎五方,以顺天地之性,岂无寸分节解,以推极其至精至微之理者欤?其支离蒙昧,拘牵谬悠之说,乃术士之过,而非可因噎而废食者也。钦天监旧有《选择通书》,刻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其书成于星官之手,因讹袭谬见之施行,往往举矛刺盾,皇祖圣祖仁皇帝知其荒率不可以训,曾纂为《星历考原》一书,刊刻颁行,而未将监本改正。盖以待夫后人,圣人之心慎而又慎如此也。以谕监臣,监臣曰《通书》之谬允宜改正。朕因其请,谓及今犹有庄亲王等数人,曾经皇祖指授,稍明此理,使此时不加订正,恐后此益复无可任使。爰命编辑成书,颁布天下,较之旧本,谬说少除。然俗所久沿,则亦不能尽去,便民用也。命名曰《协纪辨方书》。夫协纪辨方者,敬天之纪,敬地之方也。一作止,一语默,天地实式临之,况其大乎!如曰如是则吉,如是则凶,如是则福,如是则祸,则明者所弗道也。虽然敬不敬之间,吉凶祸福随之矣。是为序。
封建皇帝乾隆尚且抨击“术士以吉凶祸福之说震惊朕师”,并曰“如曰如是则吉,如是则凶,如是则福,如是则祸,则明者所弗道也”,此实在应该为今日“看风水”者之镜鉴。
今天的“风水师”,在实践中如何使用罗经辨别方向,如何“消砂纳水”确定吉凶,如何指导环境规划等等,都要本着中和之道,不能过于强调吉凶祸福,更不能为着捞钱而欺骗客户。否则,那就是不积德的行为。如台湾某“风水大师”说:“用罗经消砂纳水,一度之差,既有皇帝与乞丐之分。”我不知他所谓“一度之差”是如何断定出来的?一般所谓“骑缝”,就是指罗经上面的物理刻度线而言。这里有刻度线的误差,有所定子午线的差别,有磁针本身精度的误差,还有周边环境地磁场的影响和各地磁偏角的差异等等,如果有0.9度的差别,还可以说“既有皇帝与乞丐之分”吗?我让他举出历史上的实例,他则说:“书上那样说。”我又问:“是哪本书?”他则说:“不记得了。”诚然,一作止,一语默,天地实式临之,况其大乎,岂可过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