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滚子链的结构和标准
(1)滚子链的结构
滚子链的结构如图3.27所示。滚子链由滚子5、套筒4、销轴3、内链板1及外链板2所组成。内链板1与套筒4之间、外链板2与销轴3之间分别用过盈配合固定联接。滚子5与套筒4之间、套筒4与销轴3之间均为间隙配合,它们之间可自由转动,这样可减轻齿廓磨损。
链板一般制成8 字形,以使它的各个横截面具有接近的抗拉强度,同时减少了链的质量和运动时的惯性力。滚子链的接头形式如图3.28 所示。当链节数为偶数时,形成环状的接头处正好是内外链板相接,链节接头处可用开口销或弹性锁片固定(见图3.28(a)、(b)),分别适用于大节距与小节距。当链节数为奇数时,需用过渡链节才能构成环状,如图3.28(c)所示。过渡链节的弯链板工作时会受到附加弯曲应力,故应尽量不用。
当传递大载荷时,可采用双排链(见图3.29)或多排链。多排链的承载能力与排数成正比。但由于精度的影响,各排链所受载荷不易均匀,故排数不宜过多,一般不宜超过4排。
图3.27 滚子链的结构
1—内链板;2—外链板;3—销轴;4—套筒;5—滚子
滚子链与链轮啮合的基本参数是节距p、滚子外径d1和内链节内宽b1(见图3.30),对多排链则还有排距pt。其中,节距p 是滚子链的主要参数,节距增大时,链条中的各零件的尺寸也相应增大,可传递的功率也随之增大,但冲击和振动也增大。
图3.28 套筒滚子链的接头形式
图3.29 套筒双排链
图3.30 链轮齿槽形状
(2)滚子链的标注
滚子链已标准化,其结构和基本参数已在国家标准中作了规定,设计时可根据载荷的大小及工作条件选用。滚子链又分为A,B 两个系列。其中,A 系列用于高速、重载和重要的传动;B 系列用于一般传动。
滚子链规格和主要参数见表3.9。(www.xing528.com)
滚子链的标记为
例如,08A-1×90 GB/T 1243—2006表示:A 系列、8 号链、节距12.7mm、单排、90节的滚子链。
表3.9 A 系列滚子链的主要参数
注:1.摘自GB/T 1243—2006,表中链号与相应的国际标准链号一致,链号乘以25.4/16即为节距值(mm)。后缀A 表示A系列。
2.使用过渡链节时,其极限载荷按表列数值80%计算。
2)链轮的齿形结构和材料
(1)链轮的齿形
链轮的齿形应保证链轮与链条接触良好、受力均匀,链节能顺利地进入和退出与轮齿的啮合。
根据GB/T 1243—2006,链轮端面齿形推荐用三圆一直线齿形,如图3.30所示。此时,若用标准刀具加工时,在链轮工作图上可不画出端面齿形,只画出轴向齿形,但需注明“齿形按GB/1243—2006的规定制造”。
链轮的轴向齿廓采用圆弧状以使链节进入和退出啮合较方便,链轮轴向齿廓和尺寸查标准GB/T 1243—2006。绘制链轮工作图时,应注明节距p、齿数z、分度圆直径d、齿顶圆直径da、齿根圆直径df及齿侧凸缘直径dg。
(2)链轮的结构
链轮的结构如图3.31所示。小链轮制成实心式(见图3.31(a));中等尺寸的链轮常为辐板式或孔板式(见图3.31(b));直径较大时,可采用组合式结构(见图3.31(c))。
图3.31 链轮的结构
(3)链轮的材料
链轮轮齿应具有足够的疲劳强度、耐磨性和耐冲击性,故链轮材料多采用低碳合金钢(如20Cr 等)经渗碳淬火;或用调质钢(如用45,50,35CrMo,40Cr 等)表面淬火,硬度在45HRC以上。
因小链轮的啮合次数较多,且磨损和所受冲击也较严重,故其材料常优于大链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