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危害分类:来源和性质分析

职业危害分类:来源和性质分析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按来源分类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原料、中间产品、产品、机器设备的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电离辐射及非电离辐射、污染性因素等职业性危害因素。(二)按性质分类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化学性有害因素。

职业危害分类:来源和性质分析

(一)按来源分类

(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原料、中间产品、产品、机器设备的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电离辐射及非电离辐射、污染性因素等职业性危害因素。

(2)劳动过程中的职业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精神或心理紧张、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不良体位、劳动工具不合理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造成的生产环境污染

(二)按性质分类

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

(1)化学性有害因素。各种有害物质可以多种形态(固体、液体、气体、蒸汽、粉尘、烟或雾)及各种形式(物料、中间产品、辅助材料、成品、副产品及废弃物等)出现,主要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两类。生产性毒物种类繁多(如金属及类金属、有机溶剂、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刺激性与窒息性气体、农药、高分子化合物等),在防护不良的情况下可引起各种职业中毒。生产性粉尘(如石棉尘、硅尘、有机尘等)都可危害人体健康,引起尘肺。(www.xing528.com)

(2)物理性有害因素。物理性有害因素包括不良气候条件(如高低温、高湿、高低气压等)、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激光等)等。

(3)生物性有害因素。生物性有害因素主要指某些微生物寄生虫,如咽喉、口腔疾病等。

(4)与劳动过程有关的劳动生理、劳动心理方面的因素,以及与环境有关的环境因素。

(三)按有关规定分类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关于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3〕48号),将职业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包括引起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类因素、职业性皮肤病因素、职业性眼病因素、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因素、职业性化学中毒因素、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因素、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因素、职业性传染病因素、职业性肿瘤因素以及引起其他职业病因素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