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技术对于电力系统的削峰填谷、调压调频、负荷跟踪、电能质量控制和备用电源等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在能、电系统以及电网安全稳定条件下以较少的投资实现最大经济效益,发挥储能技术的最大价值,成为深化节能减排的重要任务。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抽水蓄能技术在大规模电力存储上仍为主力技术。飞轮储能将围绕不断提高能量密度和降低成本进行发展,同时高温超导磁悬浮形式的飞轮储能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压缩空气技术在大型领域已比较成熟,如何规避地形限制,发展小型高密度空气储能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随着大规模储能需求和电动汽车的发展,新型高效电化学储能电池将不断研发和推广示范,提升电池寿命、降低成本将是接下来研究的重点。超导磁储能技术具有高响应速度和高功率密度等特点,如何突破高温超导材料的研发,降低使用成本将是突破的关键。超级电容储能将在不断提高能量密度、降低成本和提高器件使用寿命等方面持续关注。熔融盐蓄热储能会随太阳能发电技术的进展而不断推进,一些新型混合熔融盐将不断开发以适应未来的储热需求。中高温热量的有效转换、传输回收和存储是储热材料开发的核心,其简单、安全的介质循环储热系统将是采用的优先条件。
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加剧了市场供需和大规模开发利用的矛盾。客观上,储能应用技术的水平将决定再生能源的利用水平。储能技术是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接入、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支撑技术之一。目前整个储能产业仍处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期。未来储能市场的发展将主要集中在分布式储能、“分布式光伏+储能”、微网等配网侧和用户侧等领域。国家能源局发布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中表示,到2020年示范推广10MW/100MW·h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1MW/1000MJ飞轮储能阵列机组、100MW级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10MW级钠硫电池储能系统和100MW级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等一批趋于成熟的储能技术。伴随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储能技术也将收获更多的市场机会。目前,我国储能产业距离整体健康发展还有一定的距离,储能商业化应用面临着储能成本偏高、电力交易市场化程度不健全、储能技术路线不成熟、缺乏储能价格有效激励等问题。尽管当前储能产业的发展可谓机遇与挑战共存,然而伴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能源需求的加速增长,同时以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和产业变革的兴起,储能技术必将促进全球范围内的能源结构调整,进而改变世界能源格局。
[1]钱伯章.国内储能技术应用进展[J].电力与能源,2014,35(2):204-207.
[2]张军,戴炜轶.国际储能技术路线图研究综述[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5,4(03):260-26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关于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指导意见[EB/OL].[2018-2-28].http://www.ndrc.gov.cn/g2dt/201803/t20180323-880128.html.
[4]张亮.未来10年内分两个阶段推进储能产业发展[J].中国设备工程,2017,24:1.
[5]严晓辉,徐玉杰,纪律,等.我国大规模储能技术发展预测及分析[J].中国电力,2013,46(08):22-29.
[6]赵晏强,周伯柱.国际储能关键技术竞争态势[J].科技促进发展,2017,13(10):745-751.
[7]叶季蕾,薛金花.面向电力系统应用的储能技术/经济性分析研究[J].电力电网,2017,36(16):20-28.
[8]艾欣,董春发.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研究综述[J].现代电力,2015,32(05):1-9.
[9]梁立中.200MW/800MW·h全钒液流电池大型储能电站建设方案介绍及关键技术研究,2018火电灵活性改造及深度调峰技术交流研讨会[C].沈阳:2018.
[10]Zhang Y,Faghri A.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in latent heat thermal energy storage system by using the internally finned tub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Mass Transfer,1996,39(15):3165-3173.(www.xing528.com)
[11]Cabeza L F,Castell A,Barreneche C,et al.Materials used as PCM in thermal energy storage in buildings:A review[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1,15(03):1675-1695.
[12]Lamberg P,Kai S.Approximate analytical model for solidification in a finite PCM storage with internal fins[J].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2003,27(07):491-513.
[13]Ermis K,Erek A,Dincer I.Heat transfer analysis of phase change process in a finnedtube thermal energy storage system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2007,50(15-16):3163-3175.
[14]孙建强,张仁元.金属相变储能与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材料导报,2005,19(08):99-101,105.
[15]汪翔,陈海生,徐玉杰,等.储热技术研究进展与趋势[J].科学通报,2017,62(15):1602-1610.
[16]闫霆,王文欢,王程遥.化学储热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化工进展,2018,37(12):4586-4595.
[17]胡康,徐飞.利用相变储热提升电力系统可再生能源消纳[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8,39(01):1-7.
[18]陈来军,梅生伟.面向智能电网的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技术[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4,33(08):1-6.
[19]余耀,孙华,许俊斌,等.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综述[EB/OL].(2018-03-24)[2019-2-25].http://www.cscn.com.cn/news/show0509963.html.
[20]高京生.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及实施方案设想[C].贯彻“十二五”环保规划,创新火电环保技术与装备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动力工程学会,2011:19-24.
[21]刘金超,徐玉杰,陈宗衍,等.压缩空气储能储气装置发展现状与储能特性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35):1671-1815.
[22]张新敬,陈海生,刘金超,等.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2,1(01):26-4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