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食品色素的发色原理及变化机制

食品色素的发色原理及变化机制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能够吸收可见光激发而发生电子跃迁的食物成分称为食品色素。食品原料中天然存在的色素称为食品固有色素,专门用于食品染色的添加剂称为食品着色剂。不同色素的颜色差异和变化主要取决于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

食品色素的发色原理及变化机制

食品的品质,除了营养价值和卫生要求外,还应该包括食品的色泽和风味。颜色不仅通过视觉给人以美感,增加食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食品质量的优劣和新鲜程度。不自然、不均匀、不正常的食品颜色通常被认为是劣质、变质或工艺不良的标志。因此,在生产食品时,如何采用合理的加工工艺和贮藏方法,以保持食品的天然色泽,以及使用食品着色剂改进食品的颜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自然光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组成的,波长在380~770nm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波长小于380nm的紫外区域的光和波长大于770nm的红外区域的光均为不可见光。在可见光区内,不同波长的光能显示不同的颜色。

颜色是通过色素对自然光中的可见光的选择吸收及反射而产生的。能够吸收可见光激发而发生电子跃迁的食物成分称为食品色素。食品原料中天然存在的色素称为食品固有色素,专门用于食品染色的添加剂称为食品着色剂。(www.xing528.com)

食品所显示出的颜色,不是吸收光自身的颜色,而是食品反射光(或透射光)中可见光的颜色。若光源为自然光,食品吸收光的颜色与反射光的颜色互为补色。例如,食品呈现紫色,是其吸收绿色光所致,紫色和绿色互为补色。食品将可见光全部吸收时呈黑色,食品将可见光全部通过时呈无色。

各种色素都是由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组成的。凡是有机化合物分子在紫外及可见光区域内(200~700nm)有吸收峰的基团都称为发色基团,如—C═C—、、—CHO、—COOH、 —N═N— 、 —N═O 、—NO2、 —C═S等。发色基团吸收光能时,电子就会从能量较低的π轨道n 轨道(非共用电子轨道)跃迁至π*轨道,然后再从高能轨道以放热的形式回到基态,从而完成了吸光和光能转化。能发生 nπ*电子跃迁的色素,其发色基团中至少有一个、 —N═N— 、 —N═O 、 —C═S等含有杂原子的双键与3~4个以上的 —C═C— 双键共轭体系;能发生ππ*电子跃迁的色素,其发色基团至少有5~6个 —C═C— 双键共轭体系。随着共轭双键数目的增多,吸收光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每增加1个 —C═C— 双键,吸收光波长约增加30nm。与发色基团直接相连接的—OH、—OR、—NH2、—NR2、—SH、—Cl、—Br等官能团也可使色素的吸收光向长波方向移动,它们被称为助色基团。不同色素的颜色差异和变化主要取决于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