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溶性维生素的含义及应用

水溶性维生素的含义及应用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溶性维生素是能在水中溶解的一类维生素,常是辅酶或辅基的组成部分。这类维生素主要包括B族维生素、生物素和维生素C。水溶性维生素一般不易在体内储存,故不易出现水溶性维生素过多症。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测定食品中硫胺素。维生素B2的水溶液具有黄绿色荧光,利用此性质可以进行维生素B2的定量分析。维生素B2在食品加工中的损失,一部分是由于热烫处理而溶解于水中,另一部分是由于曝光损失。

水溶性维生素的含义及应用

水溶性维生素是能在水中溶解的一类维生素,常是辅酶或辅基的组成部分。这类维生素主要包括B族维生素、生物素和维生素C。这类维生素的化学结构可因种类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水溶性维生素一般不易在体内储存,故不易出现水溶性维生素过多症。

(一) B 族维生素

1. 维生素B1

(1)维生素B1的结构 维生素B1为抗神经炎维生素,又称抗脚气病维生素,其分子是由一个带氨基的嘧啶环和一个含硫的噻唑环组成的,故称为硫胺素。在体内它以磷酸硫胺素(TPP)形式存在,其结构如图7-1所示。

图7-1 维生素B1

(2)维生素B1的性质及功能 维生素B1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易吸水;在酸性溶液中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易分解,在食品加工中要尽量避免加碱。维生素B1可氧化为无活性的脱氢硫胺素,在紫外光下呈蓝色荧光。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测定食品中硫胺素。

TPP是一个重要的辅酶。其功能包括:

①作为脱酸酶的辅酶参与一些α-酮酸的脱酸反应。

②作为转酮醇酶的辅酶参加磷酸戊糖代谢途径的转酮醇反应。

维生素B1和糖代谢关系密切,促进糖代谢,当人体缺乏维生素B1时,糖代谢受阻,丙酮酸积累,表现出食欲不振,皮肤粗糙,四肢乏力和神经系统损伤等症状,临床称为脚气病。

(3)维生素B1的来源 维生素B1植物中分布广泛,谷类、豆类的种皮含量丰富,酵母中含量尤其多。维生素B1易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中性或碱性易破坏。某些生鱼肉中含有热不稳定的硫胺素酶,能催化硫胺素分解,所以多食生鱼肉会导致维生素B1的缺乏。

2. 维生素B2

(1)维生素B2的结构 维生素B2是核醇与6,7-二甲基异咯嗪缩合成的糖苷化合物,呈黄色,故称核黄素。本品为黄色,也可用做食用色素。其结构如图7-2所示。

图7-2 维生素B2

(2)维生素B2的性质及功能 维生素B2为橘黄色针状结晶体,味苦,溶于水和乙醇。维生素B2具有耐热性,在酸性环境中较稳定,遇光易破坏,在碱性溶液中不耐热,而且对光更为敏感。维生素B2的水溶液具有黄绿色荧光,利用此性质可以进行维生素B2的定量分析。维生素B2在食品加工中的损失,一部分是由于热烫处理而溶解于水中,另一部分是由于曝光损失。牛奶暴露在强阳光下2h就可损失50%的维生素B2

维生素B2广泛参与体内多种氧化还原反应,能促进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它对维持皮肤、黏膜和视觉的正常机能均有一定作用。缺乏时,组织呼吸减弱,代谢强度降低,会发生唇炎、舌炎、口角炎、视觉模糊、脂溢性皮炎等。

(3)维生素B2的来源 维生素B2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有酵母、肝、牛奶、蛋类、干酪、豆芽等。

3. 维生素B3

(1)维生素B3的结构 维生素B3是2,4-二羟基-3,3-二甲基丁酸与β-丙氨酸用酰胺键连接构成的一种酸性化合物。因为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中,故称为泛酸,又称遍多酸。其结构如图7-3所示。

图7-3 维生素B3

(2)维生素B3的性质及功能 泛酸为黄色黏稠的油状物,易溶于水和酒精,在中性溶液中对热稳定,对氧化剂也极为稳定,但遇酸、碱容易破坏。食品的加工处理会对泛酸的含量产生较大影响。

泛酸是辅酶A的主要组成部分,辅酶A对厌食、乏力等症状有明显的疗效,故被广泛用做多种疾病的重要辅助药物。

(3)维生素B3的来源 维生素B3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在食物中普遍存在,酵母、肝、蛋、小麦、米糠、花生中含量丰富,在蜂王浆中含量最多。由于来源广泛,因此单纯的泛酸缺乏症极为罕见。

4. 维生素B5

(1)维生素B5的结构 维生素B5又称抗癞皮病因子或维生素PP,包括烟酸(又称尼克酸)和烟酰胺(又称尼克酰胺)两种结构形式,都是吡啶的衍生物,体内主要是以烟酰胺形式存在。维生素PP的名称是从pellagra preventative的两个英文词的第一个字母而来的。其结构如图7-4所示。

图7-4 维生素B5

(2)维生素B5的性质及功能 烟酸为白色针状结晶体,微溶于水;烟酰胺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在体内烟酸可以转化为烟酰胺。维生素B5的性质比较稳定,在水、乙醇、甘油等溶液中都较稳定,不易被酸、碱或加热破坏,是维生素中性质最稳定的一种。

在细胞内,烟酰胺参与组成两种重要辅酶:烟酰胺腺嘌呤核苷酸(NAD) [又称辅酶Ⅰ(CoⅠ)]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 [又称辅酶Ⅱ(CoⅡ)]。它们是许多脱氢酶的辅酶,在糖酵解、脂肪合成和呼吸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促进组织新陈代谢,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的浓度。烟酰胺缺乏可导致癞皮病。典型症状为皮炎、腹泻及发呆。服用烟酸后,一日之内即可见效。

(3)维生素B5的来源 维生素B5分布广泛,人体一般不会缺乏,除了可以从食物中获得外,在体内还可以由色氨酸转变生成烟酸。肝、酵母、花生、谷类、豆类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5

5. 维生素B6

(1)维生素B6的结构 维生素B6包括三种结构类似的物质,即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都是吡啶的衍生物。其结构如图7-5所示。

图7-5 维生素B6

(2)维生素B6的性质及功能 维生素B6为白色晶体,味酸苦,易溶于水和酒精,以磷酸酯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中。在碱性溶液中,遇光或高温时容易被破坏。

在体内吡哆醇经磷酸化后转变为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醛与磷酸吡哆胺之间又可以相互转化。磷酸吡哆醛与磷酸吡哆胺是氨基酸代谢中的重要辅酶。它们与酶蛋白结合紧密,成为酶活力中心的一部分。(www.xing528.com)

(3)维生素B6的来源 维生素B6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存在于蜂王浆、大豆、酵母、蛋黄、肝、肉、鱼中,人体一般不缺。

6. 维生素B11

(1)维生素B11的结构 维生素B11在绿叶中含量非常丰富,故称叶酸。它由2-氨基-4-羟基-6-甲基喋呤啶、对氨基苯甲酸(PABA)和L-谷氨酸三部分组成。其结构如图7-6所示。

图7-6 维生素B11

(2)维生素B11的性质及功能 叶酸为黄色或橙黄色结晶性粉末,微溶于水,易溶于低浓度乙醇,不溶于脂溶剂。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对光敏感。

叶酸在生物体内,由二氢叶酸还原酶催化,连续还原,最终生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是细胞中一碳集团代谢的辅酶,称为辅酶F,参与多种反应,是甲基、亚甲基、甲酰基、次甲基等的载体

叶酸对核苷酸、氨基酸的代谢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正常红细胞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具有造血作用。人肠道细菌能合成叶酸,一般不易发生缺乏症。当叶酸缺乏时,由于单核氨酸的合成受阻而导致DNA生物合成受阻,从而使细胞的分裂成熟发生障碍,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

(3)维生素B11的来源 维生素B11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及肉类中,其中绿叶蔬菜、肝、酵母等食品中含叶酸丰富,人体一般不会发生叶酸缺乏症。

7. 维生素B12

(1)维生素B12的结构 维生素B12是目前已知维生素中唯一含金属元素的,其化学结构复杂,含有钴和氰基,故又称氰钴胺素或氰钴素。其结构如图7-7所示。

图7-7 维生素B12

(2)维生素B12的性质及功能 维生素B12为红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微溶于水或乙醇,可溶于丙酮、三氯甲烷或乙醚中。对日光、氧化剂和还原剂敏感,且易被破坏。

在体内维生素B12作为变位酶的辅酶,参加一些异构化反应。维生素B12对红细胞的成熟起重要作用,可能和维生素B12参与DNA的合成有关。缺少维生素B12时,巨红细胞的DNA合成受到阻碍,不能进行细胞分裂,从而不能分化红细胞。可用维生素B12治疗恶性贫血、神经炎、神经萎缩等病症。

(3)维生素B12的来源 维生素B12来源主要是动物性食品,人和动物主要靠肠道细菌合成B12。动物肝、肾、鱼、肉、蛋类等食品富含维生素B12,所以人体一般不缺乏B12

(二)生物素

(1)生物素的结构

生物素又称维生素H,自然界存在的生物素至少有两种:α生物素(存在于蛋黄中)和β生物素(存在于肝脏中),它们的生理功能基本相同,基本化学结构也相同。其结构如图7-8所示。

图7-8 生物素及生物胞素

(2)生物素的性质及功能 生物素为白色结晶粉末,溶于热水而不溶于乙醇、乙醚及三氯甲烷。常温稳定而高温或氧化剂可使其丧失生理活性。

生物素作为羧化酶的辅酶或辅基参与细胞内固定CO2的反应。生物素对某些微生物酵母菌、细菌等的生长有强烈的促进作用。人体缺乏生物素时,毛发脱落,皮肤发炎。鸡蛋清中有一种抗生物素蛋白,能与生物素结合使生物素不能被肠壁吸收,所以吃生鸡蛋过多或长期口服抗菌素易患生物素缺乏症。

(3)生物素的来源 生物素来源广泛,肝、肾、蛋黄、酵母、蔬菜中都有,肠道细菌也能合成供人体需要,所以一般不会出现生物素缺乏症。

(三)维生素C

1. 维生素C的结构

维生素C是一种己糖酸内酯,能防治坏血病,故又称抗坏血酸。维生素C在体内以还原型和氧化型两种形式存在,两者能相互转化,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起递氢体作用。其结构如图7-9所示。

2. 维生素C的性质及功能

维生素C为无色结晶,有酸味,易溶于水,不溶于脂溶剂,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在光照、加热、受潮时不稳定,在碱性溶液中也不稳定,是最不稳定的维生素。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损失率比较高。

图7-9 维生素C

维生素C由于其本身的还原和氧化的特性,故在生物氧化过程中作为氢的载体。维生素C是脯氨基羟基化酶的辅酶,胶原蛋白中含有较多的羟脯氨基酸,所以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维生素C的还原性可以将胃中的铁还原成亚铁,以利于吸收。

缺乏维生素C时,骨骼、牙齿容易脱落,毛细血管透性增大,皮下、黏膜出血,创口溃烂不易愈合,引起坏血病。

3. 维生素C的来源

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和蔬菜中,山楂、枣、柑橘番茄辣椒猕猴桃等中含量丰富。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C,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维生素C可以作为抗氧化剂用在脂肪、鱼及乳制品中;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作为色泽稳定剂;在面粉加工中作为改良剂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