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沙洞的功能有三:
(1)空库明流冲刷,可大量恢复库容。
(2)水库壅水时用作底孔排沙,可延缓回淤速度。
(3)形成冲刷漏斗,保持电站进口“门前清”,当坝前深槽被回淤满之后,仍可使电站进水口高于冲刷坑底部,起到一定的防沙作用。
以上运用方式的相互结合,能提高水库排沙效率。为叙述方便,下面先从第(3)种功能说起。
(一)洞前冲刷坑
在空库冲刷之后,在蓄水发电过程中,冲刷形成的深槽必然会遭到不断回淤,当坝前淤积面达到与电站进口(2094m)齐平时,对电站引水防沙十分不利。但电站枢纽具有排沙洞后,在不影响发电的情况下,排沙洞作不定期开启运用,即可在洞前形成并维持有一个漏斗状深坑。参考已有资料[14],冲刷坑顺水流方向的边坡约为1∶6,侧向边坡为1∶4左右,假定冲刷坑底部高程为2075m,则在高程2094m上,冲刷坑长度为180m,漏斗体积可达5万~6万m3。发电水流经过这一漏斗,至少可避免粗沙进入机组。若有泥沙以异重流方式来到坝前时,水库采取排异重流的运用方式,还有可能使机组少进沙,当然,此时排沙效率要差一些。(www.xing528.com)
(二)壅水排沙——排浓缩浑水
排沙洞在汛期壅水发电条件下,可考虑用排浓缩浑水的方法,达到节省用水的目的。
由于水槽子水库悬沙颗粒组成很细,水库短,坡度陡,主槽窄深,这些条件均有利于异重流的形成和向坝前运动。入库水流的含沙量每1m3具有几公斤的浓度时,都可形成异重流。图6中早期(1965年前)坝前的淤积形态就是明显的异重流浑水水库的水平淤积所致。异重流到达坝前后,可结合弃水用排沙洞泄水排沙,这种方式的排沙比很高;如果不允许弃水时,也可先不开排沙洞排沙,待浑水有一定浓缩后再排。冯家山水库曾用此法,获得以9.5~12.1m3的水排1m3沙的较高排沙效率,排沙比(出库沙量与入库沙量之比)可达43%~68%[15]。
(三)分期恢复库容与泥沙多年调节
增设排沙底洞后,首次进行的容库冲刷如延续时间过长,生产上可能有较大困难,建议冲刷分期进行。第一期可考虑冲刷4d(流量50m3/s,下同),按图22(b)可获得总库容200万m3,其中高程2094m以下约80万m3(假定排沙洞高程在2075m以下)。然后转入正常运用。如上所述,在洪水期结合弃水排异垂流与排浓缩浑水,假定可排走悬沙来量的50%,而总量中又约有25%以三角洲形式淤在较高的高程上,余下每年约有12.5万~15万t的泥沙淤在高程2094m(电站进水口)以下的库底。按新淤积物干容量为0.64t/m3计,则第一期高程2094m以下的冲刷库容,可供淤积3~4年。因此,可考虑经过2~3个汛期之后再举行第二期冲刷,时间可定为4~5d。第二期冲刷首先冲走60万~70万t的新淤泥沙,估计在一天之内就可以完成。然后继续冲老淤积物,按图22(c)可得到总库容达250万m3,高程2094m以下约有100万m3。如上述,可过3~4个汛期之后再进行第三期冲刷,为期5d左右,可望达到图22(d)所示的库容,即总库容达290万m3,高程2094m以下约有120万m3。利用所恢复的库容,加上汛期排沙,就可以隔每4~5年才再来一次空库冲刷,若只限于清除新淤,则冲刷时间为2~3天。实现了对区间来沙的多年调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