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8-2 显示了各码率控制方法在上述参数设置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分别比较了传输不同视频序列时各码率控制方法的PSNR均值与RE的值。从该表中可以看到VPBRC方法的RE值显著小于其他两种方法,获得的实际码率与目标码率非常接近,码率的波动也较其他方法显著减小。这说明该方法的码率控制更准确,在网络服务质量动态变化的传输环境下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当传输的视频序列为“Foreman”与“Football”这类纹理比较复杂、场景切换较为频繁的视频序列时,VPBRC方法对应的PSNR均值在不同的目标码率下提高了0.3dB左右,而RE值降低了0.2%。这说明VPBRC方法由于在码率控制中引入JND和基于SSIM的率失真模型,能够更有效地编码视频帧中的结构信息,更符合人眼视觉感知的特征。
表8-2 各码率控制方法的PSNR和RE
图8-1 ~图8-4 显示了三种方法在不同的目标码率时,对应四种典型场景的视频序列时各帧PSNR对比。由图可见,无论是运动矢量较大、场景切换较多的视频序列,还是对于运动矢量较小、场景切换少的视频序列,VPBRC方法都可获得更大的PSNR值,这意味着该方法得到了较好的视频客观质量。特别是“Highway”序列在64Kbps和128Kbps时,VPBRC对应的PSNR值的变化较为平稳且PSNR值显著优于其他两种码率控制方法,这是因为该方法在帧层和BU层码率控制中考虑了JND和基于SSIM的率失真模型,在视频帧中场景变化频繁及纹理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很好地优化了比特分配,有效地平滑了编码器输出码率的波动。
图8-1 视频序列中各帧对应的PSNR(Foreman)
图8-2 视频序列中各帧对应的PSNR(Football)
(www.xing528.com)
图8-3 视频序列中各帧对应的PSNR(Highway)
图8-4 视频序列中各帧对应的PSNR(Mobile)
图8-5 给出了采用不同码率控制方法时,四个视频序列“Foreman”“Football”“Highway”“Mobile”的码率与SSIM 值的对比。不难看出,VPBRC方法的SSIM值较其他两种方法对应的SSIM值有显著提高,说明VPBRC方法可得到更好的视频主观质量。这是由于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场景切换、帧的活动度等因素,在采用基于SSIM的率失真模型的前提下,优化了BU层的比特分配,得到了较高的视频主观质量。
图8-5 各码率控制方法的SSIM
图8-6 比较了视频序列“Foreman”在接收端解码后的主观质量。“Foreman”主要为运动平滑的场景构成,包含了较多的视觉冗余,视频帧中的细节、结构等信息较多。从图中可以看出,相比其他两种方法,VPBRC方法对应的视频帧中的细节信息更为完善。这表明VPBRC方法很好地保留了结构信息,对细节区域的比特分配也更加合理,更符合人眼的视觉感知特征,得到了更好的视频主观质量。
图8-6 各码率控制方法的视频帧画面(Foreman,128Kbp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