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纵断面测量的任务,是测出中心线上各里程桩和加桩的地面高程,了解纵向地面高低的情况,并绘出纵断面图,其工作包括外业和内业。
(一)纵断面测量外业
渠道纵断面测量是以沿线测设的三、四等水准点为依据,按五等水准测量的要求从一个水准点开始引测,测出一段渠线上各中心桩的地面高程后,附合到下一个水准点进行校核,其闭合差不得超过±10mm n(n为测站数)。
如图6-2所示,从BM1(高程为76.605m)引测高程,依次对0+000、0+100进行观测,由于这些桩相距不远,按渠道测量的精度要求,在一个测站上读取后视读数后,可连续观测几个前视点(水准尺距仪器最远不得超过150m),然后转至下一站继续观测。这样计算高程时采用“视线高法”较为方便。其观测与记录及计算步骤如下:
1.读取后视读数,并算出视线高程
视线高程=后视点高程+后视读数
图6-2 纵断面测量示意图
如图6-2所示,在第1站上后视点BM1,读数为1.245,则视线高程为6.605m+1.245m=77.850m。
2.观测前视点并分别记录前视读数
由于在一个测站上前视要观测好几个桩点,其中仅有一个点是起着传递高程作用的转点,而其余各点只需读出前视读数就能得出高程,为区别于转点,称为中间点。中间点上的前视读数精确到厘米即可,而转点上的观测精度将影响到以后各点,要求读至毫米,同时还应注意仪器到两转点的前、后视距高大致相等(差值不大于20m)。用中心桩作为转点时,要置尺垫于桩一侧的地面,水准尺立在尺垫上,若尺垫与地面高差小于2cm,可代替地面高程。观测中间点时,可将水准尺立于紧靠中心桩旁的地面,直接测算得地面高程。
3.计算测点高程
测点高程=视线高程-前视读数(www.xing528.com)
例如,表6-1中,0+000作为转点,它的高程=77.850m-0.544m(第一站的视线高程-前视读数)=77.306m,凑整成77.31m为该桩的地面高程。0+100为中间点,其地面高程为:第二站的视线高程-前视读数=78.239m-1.56m=-76.679m,凑整为76.68m。
表6-1 纵断面水准测量记录
续表
4.计算校核和观测校核
当经过数站(如表6-1中为7站)观测后,附合到另一水准点BM2(高程已知,为74.451m),以校核这段渠线测量成果是否符合要求。为此,先要按下式检查各到点的高程计算是否有误,即
∑后视读数-∑转点前视读数=BM2的高程-BM1的高程
如表6-1∑后-∑前(转点)与终点高程(计算值)-起点高程均为-2.139m,说明计算无误。
但BM2的已知高程为74.451m,而测得的高程是74.466m,则此段渠线的纵断面测量误差为74.466m-74.4514m=±15mm,此段共设7个测站,允许误差为±7=±26mm,观测误差小于允许误差,成果符合要求。由于各桩点的地面高程在绘制纵断面图时仅需精确至厘米,其高程闭合差可不进行调整。
(二)纵断面图的绘制
纵断面图一般绘在毫米方格纸上,以水平距离为横轴,其比例尺通常情况下取1∶1000~1∶10000,依渠道大小而定高程为纵轴,为了能明显地表示出地面起伏情况,其比例尺比距离比例尺大10~50倍,可取150~1500,依地形类别而定。由于各桩点的地面高程一般都很大,为了便于阅读,图上的高程可不从零开始,而从一合适的数值(如72.00m)起绘。根据各桩点的里程和高程在图上标出相应地面点的位置,依次连接各点绘出地面线。再根据设计的渠首高程和渠道比降绘出渠底或设计线。至于各桩点的渠底设计高程,则是根据起点(0+000)的渠底设计高程、渠道比降和离起点的距离计算求得,注在图下“渠底高程”一行的相应点处,然后根据各桩点的地面高程和渠底高程,即可算出各点的挖深或填高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