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库谷底宽150~240m,库区左岸地形坡度为34°~40°,右岸为35°~50°,岸坡上部较缓。河床砂砾石覆盖层较厚,平均厚度约为18~31m,渗透系数为13.4~21.0m/d。
(1)导流方式及标准。
下水库工程主要建筑物为1级建筑物,根据《水利水电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规定,导流建筑物确定为Ⅳ级。根据施工条件、水文气象条件及地形地质条件,下水库采用断流围堰隧洞过流的导流方式,导流洞与永久泄洪排沙洞结合,导流标准采用全年10年一遇洪水流量。
图8.1 下水库工程平面布置
(2)导流流量选择。
于2003年兴建的哈拉沁水库位于拦沙坝上游约2.6km处,水库工程规模为大(2)型,等别为二等,设计洪水标准为5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2000年一遇。该水库正常蓄水位1444.35m,死水位1431.70m,设计洪水位1450.91m,校核洪水位1452.82m,总库容6730万m3,调节库容1986万m3,死库容1300万m3,具有多年调节能力,建成后主要承担呼和浩特市的防洪和下游灌溉及城市供水等任务。哈拉沁水库对电站下水库施工导流流量会起到调控的作用,下水库导流流量由哈拉沁水库下泄流量加上区间流量组成。
哈拉沁水库的任务是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和向本工程供水。灌溉用水集中在每年的5—8月。放水洞是水库供水的总控制口,经常向下游供水0~15m3/s,一般为2~3m3/s。哈拉沁水库建成后头50年采用“蓄洪运用”,按多年调节运行以丰水年的来水补枯水年缺水,50年后改为“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其洪水调度原则为:当水库水位在正常高水位1444.35m以上时,入库流量小于300m3/s,控制下泄流量等于入库流量;当入库流量大于300m3/s,库水位在防洪高水位1447.95m以下时,关闭泄洪闸门错峰3h;当水库水位超过防洪高水位1447.95m时,水库敞泄。
当遇200年一遇洪水时,按上述调度原则调洪计算的成果为:哈拉沁水库最大下泄流量为300m3/s,水库最高水位为1447.95m。哈拉沁水库10年一遇洪水入库流量为660m3/s,哈拉沁水库至下水库1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41m3/s。下水库施工期导流流量选择两个方案进行比较。
方案一:据哈拉沁水库调度原则,按施工期不影响哈拉沁水库正常运行,并留有余地,遇10年一遇洪水时,哈拉沁水库下泄流量为300m3/s,加上区间10年一遇洪水,下水库导流流量为341m3/s。
方案二:考虑将10年一遇洪水拦蓄在哈拉沁水库内,拦蓄洪水的原则为水库的起蓄水位为1444.35m,遇10年一遇洪水时水库不泄洪,水库的拦蓄水位为1446.92m;洪水过后,水库泄流,腾空库容,下泄流量控制在不大于41m3/s,降低水库水位至正常高水位1444.35m。在这种情况下,下水库施工期10年一遇的导流流量为区间10年一遇洪水41m3/s。(www.xing528.com)
(3)导流方案比较。
两个方案均利用泄洪排沙洞兼作导流洞泄流,泄洪排沙洞布置在下水库左岸,长531.604m,洞身断面为7.0m×9.0m的城门洞形,其导流水力计算结果见表8.1.1。两个方案比较如下:
方案二要求哈拉沁水库对下泄流量进行控制,哈拉沁河的洪水特点为洪水涨落急剧、历时短暂,通常一次洪水过程历时3h左右。在拦蓄10年一遇洪水后,水库水位从1446.92m开始调蓄,水库的水位将比正常运行时抬高;如遇500年一遇设计洪水时,坝前水位较原设计洪水位高出1.3m,较校核洪水位低0.61m,原设计洪水位与校核洪水位相差1.9m,此时,坝前最高水位不超过原校核洪水位;如遇2000年一遇校核洪水时,校核洪水位则超过坝顶高程。故若采用方案二则要求哈拉沁水库改变运行方式,调度较复杂,在工程安全方面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方案一工程量比方案二大,但由于两方案均是利用泄洪排沙洞兼作导流洞,工程量区别在于围堰规模,两方案的围堰规模都较小,方案一比方案二投资约增加96.7万元。两个方案的主要工程量及造价见表8.1.2。
表8.1.1 导流水力计算结果
表8.1.2 两种导流方案的工程量及造价估算
注 表中未计入泄洪排沙洞的工程量,其工程量包括在永久建筑物中。
综合分析比较,方案一具有对哈拉沁水库运行无影响,施工期安全性高的优点,虽然造价比方案二大,但增加不多,采用方案一作为本工程的导流设计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