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滞复杂动力系统的数学理论源于经典的泛函微分方程和动力系统.与非时滞系统类似,动力系统理论描述时滞复杂系统的动力学行为([1]),可描述不同实践背景中的时滞系统.系统的复杂性与时滞交互影响可产生丰富的动力学行为,最简单的情形是稳定平衡点.尽管形式简单,但仍是最重要的吸引子类型.例如,在控制系统中,平衡点刻画了控制的目标;在神经网络系统中,平衡点刻画了神经优化计算的解.轨道稳定性是更一般的稳定性,刻画特定轨道的吸引性,如常见的周期(概周期)轨道稳定性.这类稳定性有时也伴随着分簇和不连贯模式,比如多稳态,包括多稳定周期(概周期)轨道的存在性.递归神经网络系统通过多稳态实现多模式识别和联想记忆.流形稳定性也是重要的稳定性,它描述一类中心稳定性,系统并不收敛到特定轨道,而是收敛到降维的流形.物理、生物与工程中常见的同步问题,可视为同步子空间(子流形)的稳定性.复杂系统中子系统的非线性、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时滞,大大增加了这些稳定性分析的难度.特别地,系统的不连续性对其稳定性分析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
成熟的时滞系统理论,或者说时滞微分和差分系统理论([2]),为此类问题的分析提供了技术手段.然而,当应用到分析具体的复杂时滞系统时,实践层面的需求使得现有方法尽管可提供研究思想上的指导,具体实践仍显不足.例如,不动点原理是经典的证明平衡点/周期解/概周期解存在的技术手段,但是对于复杂时滞系统,条件验证非常复杂;Lyapunov-Krasovskii泛函方法可用于处理时滞系统的稳定性,给出充分性判据,但是对于工程系统,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这些判据用于分析与设计系统结构;Halanay微分不等式是分析时滞系统收敛性的有效工具,但是在具体模型中出现时变情形时,还须对其进行推广和发展;现有时滞系统分析理论常常基于有界时滞的假设,而现实中时滞可能是无界的,比如采样时滞,经典方法很少有能处理无界时滞的问题.不仅如此,在复杂系统特别是网络化复杂系统背景下,其他理论和工具,包括统计物理、图论、概率理论、仿真与优化工具的协同使用,也是分析复杂时滞系统的必要技术手段.(www.xing528.com)
本书关注两类时滞复杂系统:时滞递归神经网络系统和时滞复杂网络系统.它们构成本书的两大部分.下面两节将分别介绍这两类系统的模型及其应用背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