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室建设面临的挑战
首先,实验室管理和研究队伍不能满足需要。对于实验室尤其是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与运行还认识得不到位,没有按照规定组建实验室的组织机构,很多实验室没有设专人负责实验室管理运行工作,更缺乏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器材。组织机构的缺失和队伍的限制,导致实验室研究工作缺少深度及广度,更缺乏深入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其次,实验室解决相关科研和教学问题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实验室的研究领域缺乏多角度、多学科交叉进行深入、全方位的探讨,很多实验室经常频繁更换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有时刚刚在某个领域完成文献调研和重复别人的重要实验,还没有深入下去获得创造性的结果,就中止了该项研究工作,又开始申请新的课题,将研究工作转移到了另一个领域。这样原来完成了的前期准备性工作和基础,全部变成了低水平的重复性工作。这些工作并不能真正推动科研技术的发展,只是在很多可有可无的杂志中增加了几篇可有可无的文章。导致研究者这种过于频繁更换实验室研究方向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研究者自身的急功近利心理;第二,高校和研究机构职称评定的功利性和机械性。
再有,科研成果缺乏有效的交流、推广与应用机制。实验室研究工作存在重理论、轻运用的现象,导致科研、教学和应用脱节,起不到相互促进和推动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受科研经费短缺等影响,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得不到交流、推广和应用。科研与其他学科的研究缺少横向联合,实验室的科技优势在科技工作中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最后,实验室的成果转化和应用不足。尤其是大量装备器材依然依靠进口为主,很多原创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科技工作没有在扩大内需、推动产业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没有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市场化的产品,科技“产学研”结合欠缺。
2.实验室建设展望与措施
首先,要转变观念,制定和完善实验室工作的管理机制。要充分重视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构建良性运行机制,为科研工作者创造条件和环境,营造浓厚的科技氛围,鼓励实验室工作人员提高业务素质和科研水平。重点实验室应组织科研力量,研究解决新形势下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科技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的前沿方法和理论知识。(www.xing528.com)
其次,建立一支稳定的科技服务团队,拓宽人才知识领域。要构建集科学研究、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实验室维护保障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科研团队,开展综合性科技攻关与服务,解决教育、科研和应用中的关键问题。通过拓宽实验室研究人员的知识领域,使其及时掌握科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在科技工作中发挥优势。
第三,实验室产出的科研成果要紧密结合实际,要在实践中广泛运用,真正解决国家、社会、企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实验室科研工作必须紧密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并重视成果的运用,直接应用于实践,满足于客户的实际需求。
第四,加强科学研究,注重多学科交叉渗透,提升科学化水平。通过积极开发科研课题,实施科研奖励,建立学术交流机制等开阔视野,提升实验室的科学化程度。充分利用高校学科门类齐全和企业的市场优势,进行多学科的相互渗透、交叉,集成多学科优势,创新科技工作新途径。
第五,要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是实验室提高研究水平、学术水平、管理水平和走向世界的重要渠道。实验室应坚持边建设、边研究、边开放的原则,加大开放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其中,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参加国际会议、组织国际会议等是实验室向国内外同行展示自身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的主要形式。
最后,要坚持科技服务手段多样化和独特性相结合。在实验室研究工作中,要加强对科研方法论的研究,并逐步建立起科学的、适合科学特点综合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坚持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与统一。既重视定性分析,又注重量化指标的研究和探索,推动科学的研究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