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内层钢带为例,螺旋钢带拉伸之后的展开示意图如图6.23所示(该图以一个螺距为例)。由图可以看出,钢带沿带长方向发生形变主要由两个因素引起:管道的轴向拉伸位移及其螺旋缠绕半径的变化(这里不考虑端部的旋转情况)。钢带沿带长方向的轴向应变εh可以参考Knapp推导的线理论模型[5],通过下式获得:
图6.23 螺旋条带展开后的形变图
式中 ΔL——管道的拉伸长度;
L——管长;
uR——钢带缠绕半径的变化量;
R——钢带初始平均缠绕半径;
α——钢带的螺旋缠绕角度。
钢带沿带长方向的力Fh可以分解为沿管道长度方向及水平方向(环向方向)的分力FV和FH,则钢带沿管长方向的应力σV和水平方向的应力σH可以通过下式获得:
式中 E——钢带的弹性模量。
由于环向应力σH的存在,螺旋钢带层必然会产生一个向内的挤压力,从而保持其结构平衡。该现象可以更直观地从图6.24反映出来,该图以内层PE及最内层钢带增强层为例说明。内层PE管会对与其直接接触的钢带层发生径缩时产生一定的抵抗作用,该抵抗力即可看作层间接触力。假设截面的环向应力均匀分布,则层间接触力也均匀分布,而在实际情况中,同一层螺旋钢带增强层中存在一定间隙,可以使用折减系数β考虑这些间隙的影响:
图6.24 内钢带增强层截面平衡情况(www.xing528.com)
式中 n——同一增强层中钢带的条数;
b——钢带的带宽;
Rmi——第i层钢带增强层的平均缠绕半径。
在轴对称载荷作用下,钢带增强层会受到内外相邻层的层间接触力作用。将钢带层简化为薄壳环,在受内外压载荷作用时,根据力的平衡方程,层间接触力可以通过下式推出:
式中 t——钢带的厚度;
P——层间接触力;
i——层间接触面的编号,按照从内到外的方式排序。
则钢带增强层的层间接触力可以表达如下:
将式(6.3)代入式(6.6),根据各层力的传递,并组装各钢带增强层的平衡方程,可以得出P1的表达式:
其中Λ1和Λ2的表达分别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