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计师案例:Node椅
随着时代的变化,现代学习的特点不仅仅再是单纯的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模式。研究表明:在互动积极的状态下,学习的效果会更好。单一的授课模式已经成为历史,如今的教育工作者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支持多种学习方式。因此在这种新的学习范式下,需要的是更活跃的学习气氛,更灵活的学习空间和更主动的学习方式。有着百年历史的美国品牌Steelcase,是全球著名的办公家具和办公空间解决方案的供应商。2010年,Steelcase与著名设计咨询公司IDEO合作,根据新时代下新的多元学习情境、模式与需求,联合开发了能适应现代学习新范式的Node椅。(图2-72)
图2-72 Node:基于“主动学习(active learning)”情境的座椅设计/Steel Case公司/美国/2010
在设计初期针对学习情境的调研中,设计师发现很多局促的、静态的、为单向被动的学习模式设计的教学空间:例如课桌和座椅一排紧挨着一排,让人既不能移动也不能互动;教师被困在教室前面,几乎很难和学生进行根据不同个体的针对性的交流机会。而另一方面,学生渴望一个支持主动学习的环境——他们对教室比以前多出了很多期望。除了传统常见的讲座式的学习方式,他们希望课堂的环境可以灵活支持共同学习、共同创造,例如集体讨论,或是工作坊式的小组讨论。在鼓励主动学习的教学范式下,有时候在一堂课内,多种学习形式还会需要快速切换。(图2-73至图2-75)
图2-73 集体讨论型的学习情境和课堂环境/Steel Case公司/美国/2010
图2-74 小组讨论型的学习情境和课堂环境/Steel Case公司/美国/2010
图2-75 对不同学习情境和教学环境的切换需求/Steel Case公司/美国/2010
基于对主动学习情境的调研发现,设计团队提出“任何空间皆可成为学习之所(every space is a learning space)”。根据这样的定位,学习者需要能在最小环境中整合自己所有的与学习相关的需求:包括随时可以查找的书本,讨论书写用的工具,补充体力需要用到的水等;并且在不同的学习场景中都可以快速适应并投入学习。IDEO的设计师根据这一设计定位,进行了设计方案的发想和探索并最终成功设计了能够适应不同学习模式和情境的Node椅。(图2-76至图2-78)
根据对使用情景的分析和设计机会的定位,Node被定义为一个学习微型站来设计,它需要满足之前提到的所有的一切需要,包括基本的座椅功能、书写平面、便于移动以及学习者随身物品的储放,例如书包、书本和水杯等。最终Node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使其得以更灵活地适应并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学习模式和不同学习情境的需求。(图2-79、图2-80)
图2-76 设计师通过草图发想并探讨设计方案1/Thomas Overthun/美国/2010
图2-77 设计师通过草图发想并探讨设计方案2/Thomas Overthun/美国/2010
图2-78 为学习者在一个微小空间内纳入所有需求的Node椅/Steelcase公司/美国/2010
图2-79 Node椅的模块化设计/Steelcase公司/美国/2010
图2-80 模组化配件可根据需要配置使用并兼顾左右手的不同习惯/Steelcase公司/美国/2010
最终Node因其高度的功能集合性和应变灵活性,受到了各类使用者的好评。Node椅之间不同的匹配和组合方式,在同一个物理空间下可以构成不同的“学习空间”,应对不同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情境。(图2-81至图2-83)
在需要变换环境或者学习模式的时候,使用者可以轻易地移动变换,并毫无负担地带走自己所有的学习物品。(图2-84)这样的“走到哪学到哪”的灵活机动性,实现了最初的设计定位,即“任何空间皆可成为学习之所”。除此之外,设计师还是保留了在人们的传统使用习惯中将把手作为“挂钩”的方式,满足不同情境和人群的需求。(图2-85)
图2-81 讲座型教学情境/Steelcase公司/美国/2010
图2-82 集体讨论型教学情境/Steelcase公司/美国/2010
图2-83 小组讨论型学习情境/Steelcase公司/美国/2010
图2-84 高度的功能集合性和应变灵活性/Steelcase公司/美国/2010
(www.xing528.com)
图2-85 应对不同使用习惯和偏好的设计细节考量/Steelcase公司/美国/2010
(2)学生案例:随心控温水杯设计
以下将以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2015届产品设计专业赵正男同学的毕业设计——随心控温水杯设计(图2-86)为例进行讲解。此项毕业设计课题得到了齐思工业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Teams Design)总经理罗鞍以及时任公司创意总监的顾熠琳两位校外导师的指导,在此谨向齐思公司和两位导师表示感谢,同时也感谢赵正男同学对于本教材编写的热情支持。
图2-86 随心控温水杯设计/赵正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2015
此项设计课题针对的是户外运动和休闲的饮水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的压力和强度也大大增加,城市变成了我们“奋斗”的地方,渐渐地户外运动和休闲慢慢受到了都市人的青睐,亲近自然,“放飞自我”。此案例正是以这样的趋势为背景,展开了相关的设计调研。根据调研,我国户外运动和休闲活动的参与者占人群总量的9.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品质追求的提高,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户外运动和休闲市场将涌入大量的新加入人群,他们的户外活动强度和装备将会是一种相对的“轻专业”状态。根据这一调研结果,设计师将设计服务的对象定位在这一“轻专业”用户群体。
根据定位,设计师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研,包括用户采访、实地野营和参观展会等,通过使用情境调研与体验历程分析,最终将设计问题锁定在户外饮水的规划和温度控制方面。(图2-87、图2-88)
图2-87 使用情境调研与体验历程分析/赵正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2015
图2-88 基于使用情境与体验历程锁定设计机会/赵正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2015
在锁定设计机会之后,设计师开始探索针对性的设计策略和相应的设计概念。并基于设计概念进行了大量的草图探讨,从中得出两个主要的设计方案方向。(图2-89至图2-92)
图2-89 基于设计机会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和设计概念/赵正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图2-90 基于设计概念进行设计方案探讨与发展/赵正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图2-91 设计方案发展一/赵正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2015
图2-92 设计方案发展二/赵正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2015
最后通过草模迭代,实现对功能、结构以及设计触点的详细探究,包括触点的强化设计与相关的可行性验证,推进设计最终方案的确立与完善。除此之外,本案例在最终设计方案的表现与设计概念的传达方面,也充分考虑并融入了使用情境的体现及其相关性。(图2-93至图2-97)
图2-93 进行测试以确认设计中的体验触点有效可行/赵正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2015
图2-94 对产品的触点进行结构和外观的细致设计/赵正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2015
图2-95 上下腔体的分割与散热结构的细节设计/赵正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2015
图2-96 基于使用情境的设计方案表现与概念传达/赵正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2015
图2-97 样机的制作与使用情境模拟1/赵正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2015
图2-98 样机的制作与使用情境模拟2/赵正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20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