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s Planning,简称BSP)是20世纪70年代初IBM公司在开发内部系统时使用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基于信息支持企业运行的思想,采用先自上而下地识别系统目标、企业过程、数据分析,然后以数据为基础自下而上地设计系统。
BSP方法是通过全面调查,分析企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结构的一种方法。只有对组织整体具有彻底的认识,才能明确企业或各部门的信息需要。
1.BSP方法的基本原则
(1)信息系统必须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
(2)信息系统的战略应当表达出企业各个管理层次的需求;
(3)信息系统应该向整个企业提供一致信息;
(4)信息系统应是先“自上而下”识别,再“自下而上”设计;
(5)信息系统应经得起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变化。
2.BSP方法的工作步骤
使用BSP法进行系统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大致工作步骤如下。
(1)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接受任务和组织队伍,一般接受任务是由委员会承担。(www.xing528.com)
(2)定义业务过程(或定义管理功能)。业务过程是指企业管理中,逻辑相关的一组决策和活动的集合。定义业务过程的目的是了解信息系统的工作环境,以及建立企业的过程与组织实体间的关系矩阵。业务过程的识别是一个非结构化的分析和综合过程,主要包括计划与控制、产品和服务、支持资源三个方面的识别过程。通过后两种资源的生命周期分析,可以给出它们相应的业务过程定义。
(3)定义数据类。数据类是指支持业务过程所必需的逻辑相关的数据,即业务过程产生和利用的数据,可将数据分解成设计型、统计型、文档型和业务型四类。数据分类主要按业务过程进行。识别数据类的目的在于了解企业目前的数据状况和数据要求,以及数据与企业实体、业务过程之间的联系,查明数据共享情况。
(4)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的目的是刻画未来信息系统的框架和相应的数据类,主要工作是划分子系统。其思想就是尽量把信息产生的企业过程(指组织机构和人员遵循管理原则,运用管理信息,技术和方法来实现企业目标的活动过程)和使用的企业过程划分在一个子系统中,减少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
(5)确定总体结构中的优先顺序。由于资源的限制,系统的开发总有先后次序,而不可能全面进行。一般来说,确定项目的优先顺序应考虑潜在效益、对组织的影响、成功的可能性和需求四类标准。
(6)形成最终研究报告。BSP工作提交的报告就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具体方案,包括系统框架、子系统划分、信息的信息需求、数据结构、开发计划等。
3.BSP法的分析工具
对实际系统的业务过程和数据类作描述之后,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化分析,以便整体性地考虑新系统的功能子系统和数据资源的合理分布。进行这种分析的有力工具之一就是功能/数据矩阵,即U/C矩阵,其中U表示使用(Use)、C表示产生(Create)。U/C矩阵不仅适用于系统规划阶段,在系统分析中也可以借用它来分析数据的合理性和完备性等问题。
4.BSP法的特点
BSP方法是最易理解的信息系统规划技术之一,相对于其他方法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数据结构规划功能。它全面展示了组织状况、系统或数据应用情况及差距,可以帮助众多管理者和数据用户形成组织的一致性意见,并通过对信息需求的调查来帮助组织找出其在信息处理方面应该做些什么。但是BSP法收集数据的成本较高,数据分析难度较大,实施起来非常耗时、耗资。它被用来进行数据结构规划,而不是解决诸多信息系统组织以及规划管理和控制等问题。此外,BSP法不能为新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确定时机,也不能将新技术与传统的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有效集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