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沙二下亚段标志层特征简介

沙二下亚段标志层特征简介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0#标志层:沙二下亚段顶部是一段稳定泥岩,一般厚度在10~20 m。它是沙二上亚段与沙二下亚段分界的区域性标志。10#标志层:为沙二下41 标志,泥岩或砂岩,具有双峰高感应曲线特征。18#标志层:为沙二下63-64 之间的分界标志,泥岩,具有中等自然伽马、单尖底低感应曲线特征。为沙二下7、8 砂组间分界标志。

沙二下亚段标志层特征简介

0#标志层:沙二下亚段顶部是一段稳定泥岩,一般厚度在10~20 m。它是沙二上亚段与沙二下亚段分界的区域性标志。具有高自然伽马、高电导率、低平直自然电位基线特征。

1#标志层:为沙二下12-13 之间的分界标志,泥岩,具有高自然伽马、双尖底低感应曲线特征。在东区,感应曲线由双尖底变单尖底。

2#标志层:为沙二下13-14 之间的分界标志,泥岩,具有高自然伽马、单尖底低感应曲线特征。

3#标志层:为沙二下14-21 之间的分界标志,泥岩,具有中-高自然伽马、中-低感应曲线特征。为沙二下1、2 砂组间的分界标志。

4#标志层:为沙二下23-24 之间的分界标志,泥岩,具有高自然伽马、单尖底中等感应曲线特征。

5#标志层:为沙二下25-26 之间的分界标志,泥岩,具有高自然伽马、单尖底低感应曲线特征。在东区,感应曲线由单尖底变双尖底。

6#标志层:为沙二下27-31 之间的分界标志,泥岩,具有高自然伽马、单尖底低感应曲线特征。在西区,感应曲线由单尖底变双尖底。为沙二下2、3 砂组间的分界标志。

7#标志层:为沙二下32-33 之间的分界标志,泥岩,具有高自然伽马、单尖底低感应曲线特征。

8#标志层:为沙二下33-34 之间的分界标志,泥岩,具有高自然伽马、双尖底低感应曲线特征。在南区及文51 块,感应曲线由双尖底变单尖底。

9#标志层:为沙二下36-37 之间的分界标志,泥岩,具有高自然伽马、单尖底低感应曲线特征。在南区,感应曲线由单尖底变双尖底。

10#标志层:为沙二下41 标志,泥岩或砂岩,具有双峰高感应曲线特征。

11#标志层:为沙二下41-42 之间的分界标志,泥岩,具有高自然伽马、单尖底低感应曲线特征。

12#标志层:为沙二下45-46 之间的分界标志,泥岩,具有高自然伽马、单尖底低感应曲线特征。

13#标志层:为沙二下47-51 之间的分界标志,泥岩,具有高自然伽马、单尖底低感应曲线特征。在西区,感应曲线由单尖底变双尖底。为沙二下4、5 砂组间的分界标志。(www.xing528.com)

14#标志层:为沙二下53-54 之间的分界标志,泥岩,具有高自然伽马、双尖底低感应曲线特征。在东区及文51 块,感应曲线由双尖底变单尖底。

15#标志层:为沙二下56-57 之间的分界标志,泥岩,具有高自然伽马、单尖底低感应曲线特征。在西区及文51 块,感应曲线由单尖底变双尖底。

16#标志层:为沙二下58-61 之间的分界标志,泥岩,具有高自然伽马、单尖底低感应曲线特征。在工区北部,感应曲线由单尖底变双尖底。为沙二下5、6 砂组间的分界标志。

17#标志层:为沙二下61-62 之间的分界标志,泥岩,具有高自然伽马、单尖底低感应曲线特征。

18#标志层:为沙二下63-64 之间的分界标志,泥岩,具有中等自然伽马、单尖底低感应曲线特征。

19#标志层:为沙二下66-71 之间的分界标志,泥岩,具有高自然伽马、单尖底低感应曲线特征。在文51 断块区,感应曲线由单尖底变双尖底。为沙二下6、7 砂组间的分界标志。

20#标志层:为沙二下72-73 之间的分界标志,灰质泥岩,具有低自然伽马、小尖底高感应曲线特征。

21#标志层:为沙二下73-74 之间的分界标志,灰质泥岩,具有低自然伽马、斜尖底高感应曲线特征。

22#标志层:为沙二下76-81 之间的分界标志,灰质泥岩,具有低自然伽马、双尖底高感应曲线特征。为沙二下7、8 砂组间分界标志。

23#标志层:为沙二下81-82 之间的分界标志,灰质泥岩,具有低自然伽马、单尖底高感应曲线特征。

24#标志层:为沙二下83-84 之间的分界标志,泥岩,具有高自然伽马、斜尖底中感应曲线特征。

25#标志层:沙二下亚段底部是一段稳定泥岩,一般厚度在20~30 m,它是沙三段与沙二段分界的区域性标志。具有高自然伽马、高电导率特征,标志层底部多含灰质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