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色彩心理学与人机工程学相关方面的实验,人对物品的感知,首先是颜色,而后才是造型,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也是如此。色彩专家的调查研究表明,人们看到商品的最初20秒,色感占据大部分,形感只占据一小部分,比例为8∶2。因此,色彩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而图形和文字则很大程度上是依赖色彩的配合。不过由于不同地域的人的喜好不同,人们对同一色彩的联想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情感。在不同风俗地域环境下,区域群体的色彩审美倾向直接关系到面向此消费市场的包装设计的成功与否。同理,立足中国的现代包装设计,在研究传统色彩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新应用来设计产品就显得至关重要。
我国的传统色彩历来是起装饰的作用。虽然我国各个民族、各个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审美差异,但是在色彩的应用上都是以红、黄、蓝、白、黑为主要色彩,并伴有绿色、紫色和橙色等色彩搭配。从历史和美学角度去分析这一共性,不难发现,这是对中华传统色彩体系的“五色系”的隐性传承,并可对包装配色起直接指导作用。
受众群体对色彩的联想和选择习惯,是包装配色的指向标。但传统色彩的使用也要因“物”而异,并非所有产品的包装可直接使用传统配色。在现代包装的色彩选用,需要根据商品性质、区域属性等进行设计,而不能迷恋于传统色彩,不考虑商品实际需要。例如,副食包装为增加视觉上的口欲感,需要使用鲜艳明快的食欲色。可表示鲜辣的红色系,代表甘甜的橙色系,展现取材天然的绿色系,标明健康卫生的蓝色系等。有些带有明显“另类”“个性”性质的个性化副食产品,在包装的颜色上偶尔会使用到黑色、紫色、青色等不太引起食欲,但也不会影响食欲的怪味色;而色泽暗沉,色感稳重的深色调的颜色,如暗红色,或与呕吐物、排泄物等生理性废气物相关的色彩,称之为败味色,影响食欲,切忌用于食品包装。恰巧,有些传统色彩的色调与败味色接近,对于食品包装配色,必须要有所创新和发展而不能完全照搬传统色彩。在心理学上,经科学研究发现,红色和黄色能让人心跳加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这是因为这两种颜色刺激性很强,所以红色可以用于医药类中的滋补药品。而维生素类、风湿病等药品的包装却不适合镇静、安眠、降血压、解热、镇痛等药品的包装。(www.xing528.com)
同一种颜色会因民族或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喜忌,因此在出口产品的包装设计上要格外注意,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比如,黄色在中国、马来西亚和英国是高贵颜色,而巴西人则认为黄色是绝望的象征,黄色在埃塞俄比亚用于丧事;中国人喜欢红色,认为红色是喜庆的颜色,而在贝宁、多哥、尼日利亚则禁忌使用红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