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延续性探析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延续性探析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文化具有延续性,不断影响着今天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今人更加真切地阐释器物本身,目的是逼近历史的真实本相探索,总结中国传统器物设计思想的客观规律。中国传统文化轻视外在的“形”,注重内在的“神”。中国传统的设计思想重视功能动态而超过形质,重视关系而超过实体,有浓厚的情感因素。中原的汉族和世代居住于当地的古越族相互融合而成现今的闽南人,闽南传统文化的主体就是中华文化,其主要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延续性探析

我国要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然要建设适应现代化的堪称是国家、民族的立国之本、民族之根的先进文化。构建先进文化与我们现有的传统有着内在的联系,并不能无中生有地制造。传统文化具有延续性,不断影响着今天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传统文化的深层内容,如价值概念、意识形态、心理状态等是良莠并蓄的,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的继承、改造,在传统文化遗产的沃土里,培育出现代先进文化之果实。

(一)传统文化物化形式的传承与发展

青铜器文化为例,青铜器作为我国古代传统器物的重要形态之一,其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对于当代设计具有重要影响。研究青铜器文化设计思想对于当代设计如何推陈出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铁器得到推广使用后,春秋晚期至战国铜制工具越来越少。又因为瓷器漆器进入日常生活,秦汉时期的铜制容器品种更少。铜器在隋唐时期主要是各类精美的铜镜。时代和社会所共同做出的选择便是青铜器自此以后不再有什么发展了。

青铜文化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历代文明的见证,是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经济结构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式,绝不是简陋的工具、器物的造型纹饰。今人更加真切地阐释器物本身,目的是逼近历史的真实本相探索,总结中国传统器物设计思想的客观规律。

中国传统文化轻视外在的“形”,注重内在的“神”。中国传统的设计思想重视功能动态而超过形质,重视关系而超过实体,有浓厚的情感因素。这种设计思想长于直觉思维和内心体验,偏向综合而疏于分析,重视形象思维,强调整体,强调和谐统一,弱于抽象形式的逻辑推理。

中国传统设计思想将主体意识和情感强加于客体之上,缺乏合理抽象、深入分析,追求和谐,只是基于个人的知识存量和设计能力,缺乏客观的评判依据和逻辑推演,其经验性、主观性的特点十分突出。《考工记》里便强调了要把设计活动看成某种经验化的活动制作,设计要靠“感悟性”。造物设计方法和程序的可操作性只可意会,后人没有严格的逻辑方法将前人的认识成果明晰地记录下来,不得不在经验的基础上循着模糊的理论,其精确性也就大打折扣,即便造物设计的认识重新开始也难有新的突破。古代工匠通过这种“意会性”“领悟力”追求“未知”与“和谐”,与设计的理性分析相去甚远,就如同伊顿在包豪斯所提倡的神秘主义。中国古代社会占据社会主导意识的封建制度也严重限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历史上工匠命运不济,技艺的失传影响了今天人们对中国传统的再发现。历代统治者都不忘恢复周礼古制,然而秦汉之后经历常年征战已经不知礼乐的意义了,对于金石之音、鼓舞之节汉初的乐师们也只能明白一些。先秦编钟的传统技艺未能被后世历代人们认识和继承,故而礼乐制度未能重建。

青铜器物是为权贵阶层服务的工艺美术品,是宫廷的陈设。青铜器物命运也就随着时代变化而改变,是国家政权的器物。这一特征体现在青铜编钟的更新换代上。周部落取代商王朝后不久出现了甬钟,西周灭亡诸侯群起之时出现了钮钟,朝代更换中也出现了馎钟,这些是为了顺应统治阶级的利益和爱好取向,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而制作的。

中国自古就视天地万物为统一整体,注重联系。中国传统思维的一贯模式表现在设计上便是由外而内、以大观小。古人注重通过经验、直觉、感悟来获得联系,由整体的现象或功能推论,这种联系不是直接剖析事物自身,而是可以猜测事物的本质和结构。所以,综合多方因素共同作用才形成了中国的造物设计。(www.xing528.com)

古人认为世间万物的一切都随天而变化,对天的认识很早,却极少关注到人。这是因为中国以农业为生,是大陆国家。农业是农业国家生产的主要形式,是顺乎自然、靠天生存的,对天十分的崇拜。“天时、地气、材美、工巧”中人作为消费者和使用者的存在很少被关注到,仅仅关注到生产者,即工。

中国古人对“物”的认识程度不深,范围不广,对“天地人”的认识也较晚,虽然先秦也出现了一些设计思想,但也反映出古人对物的特性认识只停留在表面,对“材美”的关注不够全面深入。古人缺乏对物质属性和能量转换的抽象分析,对材质构造的认识,只是基于实践经验来把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造物设计的发展,使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在实践操作中难以把握,在理论内容上过于空洞。

我们不能以现代科学的眼光看待中国古代造物设计,中国古代的设计在世界文化艺术中大放光彩正是因为有了以上这些差异。今天的社会政治制度、体制、意识形态都远不同于过去,时代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应对传统设计文化中能够适应今天的外部环境和满足人们当下需求的部分进行延续和发展;应对不适合或不利于今天社会发展的加以转化或放弃。只有秉承根植于我们灵魂的中国当代设计这样的传承观,才可以在世界设计舞台上重造辉煌。

(二)传统文化精神意识的传承与发展

在先进文化的构建中批判性地继承其地域人文传统的典型就是闽南文化。中原汉族和世代居住于当地的古越族相互融合而成现今的闽南人,闽南传统文化的主体就是中华文化,其主要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中原的汉族在长途跋涉后其移民文化中原有的观念、伦理、习俗与中原本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差距,在新的环境中调整与扬弃,它也吸收、接受了百越文化的部分习俗,在同化土著百越人的过程中逐渐被征服。因此,闽南文化突出表现在其冒险与进取精神方面,是一种独具边缘形态的地方传统文化。

传统百越族的好斗、抗争精神,是在移民迁离祖居地的过程中养成的,也形成了闽南文化中冒险与进取精神的特征。沿海闽南人同福建其他地区相比更具有不畏艰难、奋力拼搏的独立进取精神。崇尚冒险的社会现象和民众心理在《泉州南郭吟》中有所记载,书中有闽人务本亦知书的生动描述。

闽南人的这种冒险进取的传统在明清时期进一步发扬,众多泉州安海商人下海出洋到东南亚各地做生意,他们的足迹遍及海内外,往往以异域他乡为家,长年累月在外忙碌。中国对外贸易的又一个中心港口便是明代后期漳州的月港,这里的人们都投身于出洋贸易之中,以海为田在万顷波涛之中博一己之利,不怕吃苦受累,甘冒生命危险。

这种冒险进取的精神在改革开放以后便被激活了,靠这种精神创办起来了晋江陈埭的第一家乡镇企业。现在地方政府把“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作为区域精神,以使民心凝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