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系统配置也就是PLC硬件系统构成。如果不考虑传感器、执行机构,就是若干模块、箱体及有关附件,箱体、模块又各有其型号与规格。根据工艺要求,选哪些,各选多少,怎么组合成系统,就是这里要讲的系统配置。
系统配置是问题的综合,与问题的分析不同,同样题目,答案可能很多,所以系统配置的重要工作就是要从多个答案中优选一个方案。
系统配置要遵守一些原则,要用科学的方法,按步骤进行。
1.系统配置原则
(1)完整性原则:PLC加被控制对象可看成是一个PLC控制系统。PLC又是这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按系统论的观点看,凡系统,要使其发挥应有作用,系统必须完整,缺东少西,系统将无法工作。所以在对PLC进行系统配置时,首先要考虑系统是否完整,不能“丢项”,该配的都得配齐;如果丢项,在安装或使用时再追加,将带来诸多麻烦,同时还会延误工期。
完整性要突出在全面考虑上,既要考虑PLC系统,又要考虑PLC所控制的系统。依照经验至少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1)CPU模块配置得如何?其性能合乎要求否?特别是工作速度及控制规模要合乎要求。
2)电源模块如何?电源有两个概念:一是PLC自身所用的电源,是用交流?还是直流?什么规格?在PLC使用的环境中有无此电源?要是没有,怎么办?……另一是PLC为输入电路提供的电源,如直流24V电源,有没有?多大容量?够不够用?也要测算或估算,不够又怎么办,也要作安排。有时,对一些特殊模块还要求有特殊的电源。
3)内存怎么样?新型的PLC一般都装有RAM,并有电池支持。所以,从理论上讲,用户可不再配置。但为了程序安全,一般还可配置EEPROM或ROM,甚至于内存卡。OM- RON公司新出品的CPM1A机可存2K字的用户程序,用的是新型存储器,既不丢程序,还不用电池。另外,有的PLC使用时还要具备系统时钟。这时,使用的内存有的还有特殊要求(CPU也有相应要求),这也是要考虑的。选内存时,重要指标是容量,选用时一定要满足要求。
4)I/O模块、特殊模块,也要按系统规模配置,只是要注意有的模块有特殊要求。如有的要另加电源,如OMRON公司CQM1机的模拟量单元,就要另配模拟量单元电源。有的要多占槽位的,如OMRON公司的位控单元就要占两个槽位。有的还只占半个槽位,如西门子公司有的I/O模块,等等。这些也都要考虑到。
5)机架、连接单元和连接电缆以及必要的附件。不同商家、不同型号的PLC情况不一,虽不那么重要,但有时缺了也很耽误事。这些选项比较零散,所以在配置时要格外小心。弄得不好,即使少一根电缆,也将损害PLC系统的完整性,从而影响PLC系统工作。
6)外设的配置也不可忽视。如果计划用计算机编程,那也要配置编程软件。
(2)可靠性原则:不少厂商选用PLC,其出发点首先是因为PLC工作可靠。为此,PLC系统配置当然要注意这个问题。
可靠性可从四个方面考虑:一是PLC自身产品质量;二是供货方的技术服务;三是重要场合下的可靠性要求;四是冗余配置。
1)PLC自身质量。生产PLC的厂商很多,质量、性能及价格各异。但一般来讲,性能好、质量高的,价格总是高点,因此作系统配置时要作必要的权衡。
性能自然要尽可能好,但以满足要求或略高为度。而质量则无论如何要有保证,要用正品,要用经质量论证确认为合格的产品。为此,大公司的产品,或有较长生产经验的厂商的产品是值得推荐的。
2)PLC厂商的技术服务情况:PLC产品质量再高总还会有故障的,只是发生故障的平均时间间隔长些。而出了故障怎样减少排除故障时间,也是可靠性要考虑的另一个问题。
一般来讲,PLC厂商及其在当地的代理商技术服务情况与减少故障排除时间是有很大关系的。技术服务好、配件多、供货及时,则便于用户查找故障,购置配件,当然可以减少排除故障时间。除了考虑PLC厂商,也要考虑厂商生产的型号。所选的产品型号也要考虑到尽可能选用有完整的技术资料、在当地配件较多的型号。
3)选用有特殊可靠措施的PLC:为了系统工作可靠,不少厂商推出了有特殊可靠措施的PLC。如果可靠性要求较高的系统,则可选用这种PLC。
各个厂商有各自针对不同方面的特殊措施,并多已成为自己的技术专利。如西门子公司在接地防干扰方面有不少特点,一些I/O模块可接地,有的可悬浮,可满足不同的要求。GE—FANAC公司生产的90-70系列机,有的I/O模块可监测到用户的输入信号线断线或短路的故障。若配置系统时选用它,再在编程时,对监测到的这种故障进行报警或作其它处置,则可更加有力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正是因为特殊可靠措施带有专利性质,为了取得技术优势,不少厂商已开始注意了这个问题。相信将有越来越多的措施出台。真正受益当然是PLC的用户了。所以,如果对系统有特殊的可靠性要求,则在配置时就要考虑选用有这个相应措施的PLC。
4)特殊可靠要求的配置:有一些重要的行业,要求配置的系统要特别可靠,不许出故障,或出了故障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排除故障,甚至出了故障仍可工作。这时可用3种方法解决:
①冷备份。除了必需的模块都配齐,并上线运行之外,主要的、易损坏的模块要预先购置一些,作为备份。一些上线的模块出现故障,很快地可把备份换上,以减少停产损失。不少化工行业所配置的系统多为这种配置。
②热备份。如日本OMRON公司就有这样的PLC,一套PLC配上两个CPU,一个工作,另一个热备份。热备份CPU虽也运行程序,但不实现对外控制,一旦工作的CPU出现故障,热备份的自动接替工作,而出故障的可脱机修理,可做到系统不停机,即可排除故障。
③冗余配置。热备份实质也是冗余配置,因为热备份的模块,实质是多余的。但这里讲的冗余配置比热备份更进一步。
有三冗余配置,三套模块同时工作,其结果根据三者的多数决定。这样的系统故障率比无冗余的要低得多。
还有四冗余配置,如GE—FANAC公司生产的一种输出模块,四套同用,其中有一套,甚至于两套出了故障,系统仍可输出。
冗余配置多用于非常重要的场合。除冷备份,其它的不是所有厂商或所有型号的PLC都有这种功能,所以要求作这样配置时,只好选用有相应功能的PLC了。
(3)发展性原则:PLC是当今众多高科技集成的结果。高科技发展迅猛,所以PLC总是日新月异,年年都有新模块出台,隔年总有新品种问世。PLC的工作可靠,自然寿命都较长,但它的技术发展很快,技术寿命并不长。PLC往往不是使用坏了,而是还未用坏,由于技术落后了,又不得不淘汰。高科技总是越新越好嘛!
另外,当今科技的发展,各行各业的技术进步都较迅速,即使传统产业也不例外。
为此,PLC系统配置应坚持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有两个重要内涵:
1)作系统配置时要留有发展的余地。这个余地有如下几个方面:
(a)系统控制规模增大了怎么办?为此,I/O点最好略有富裕,不宜满打满算。
(b)系统控制档次提高了怎么办?如手动控制升为半自动控制,或半自动控制升为全自动控制,或自动控制范围进一步扩大,等等,如有必要,在作系统配置时应适当考虑。
(c)系统控制地域扩大了怎么办?如原为当地的系统,也可能发展成另一主站的子系统,或可能外挂自身的子站,或与上位计算机联机以实现智能化,等等。如有必要,在作系统配置时也要考虑。
总之,要考虑到发展,要使所配置的系统具有弹性,留有发展的余地。
2)对PLC选型时应尽可能用新型号。这个道理是明显的。选新型的PLC,其技术寿命长,近期不易淘汰,对系统的维修、补充备件是大有好处的。不然,选用即将淘汰的、技术寿命不太长的PLC,过几年这种PLC一旦被淘汰,连备件都买不到,对系统的维修是很不利的。
(4)继承性原则:俗话说,做事情要瞻前顾后。系统配置坚持发展性原则可以说是瞻前,而坚持继承性原则是顾后。
顾后就是要考虑到曾经使用过PLC的历史及情况。在作新的系统配置时,尽可能选用已用过厂商的产品,甚至于选用已用过的机型。
这样,PLC的外设可以共用,如编程器就可多次使用。如果新配置的系统的机型与原有的有继承关系,新系统就可不配编程器,不就节省了吗?
再就是一些编程工具软件,若按继承性原则配置,新系统也还可再用。
还有使用经验,若按继承性原则配置,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也可派上用场,甚至有的程序还可移植。这对缩短编程时间,以至于正确地使用PLC都大有好处。
应该讲,当今我国实行开放政策,一些企业引进不少PLC,但由于忽视继承性,致使有的厂商拥有PLC生产厂商及型号很杂,给使用、维护都带来不便,而且在经济上也不上算,是值得汲取的教训。
(5)经济性原则:经济是一切活动的基础。进行系统配置当然要考虑经济性。经济上是否合算,应作为是否采用PLC、要用什么样PLC的重要评价标准。
经济性应从两个方面考虑:
1)用PLC是否合算。这个合算当然要全面分析,既要考虑采用PLC一次性投入要小些,但用了PLC之后,会带来一系列效益,如可节省使用费,节省安装空间,减少系统故障停工损失,带来附加值,等等。
只要多得到的大于多投入的,就是合算,就可采用。
2)用什么样的配置更合算。这就要求系统配置时要精确掌握各个厂商的报价,在进行系统配置后要算算账,然后取其最优者。
2.系统配置方法
系统配置可以用类比法、估算法、计算法及测试法。
(1)类比法。类比法也就是经验法。用自己的或别人的经验与所要配置的系统作类比。从类比中初步确定要选用什么厂商的PLC,用什么型号,用哪些模块。
类比法虽不很准确,但由于有经验借鉴,对一些较为简单的系统倒是一种简便的方法,既快而又有把握。如用PLC控制电梯,多年前,沈阳的一些电梯厂家多用OMRON公司的P型机,如控制6层楼多用C60P,一个主机就够。这样,如果再有类似的电梯系统用它就可以了。
当然,一些复杂的系统,由于共同性少一些,不大好类比。但类比也仍可作粗略参考,特别可用以确定用哪个厂商的PLC、什么型号的PLC。
要注意的是,在类比时一定要考虑PLC的发展,如上述的OMRONP型机,现已不复存在了,应用CPM2A型机代替。
(2)估算法
估算法主要用于计算I/O点数,以粗略确定PLC的型别,用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还是微型机。
估算法首先要计算所需的I/O点数。I点数Ni为
Ni=I(Pi-1)Ei
式中 Ei———系统所使用的某类输入器件的总数,如用了5个按钮,则为5;
Pi———该类器件可能处于的工作状态,如按钮,一般处于按下与松开两种状态,再如多位开关,可处于多种状态;
I———输入器件总数。
O点数NO为
NO=O(PO-1)EO
式中 EO———所使用的某类输出器件总数;如用了一台正反转电动机即为1;
PO———该类输出器件可能处于的工作状态,如能正反转电动机则有3种状态,即正转、反转及停止;
O———输出器件的总数。
开关量总数 N=Ni+NO
另外,模拟量也要估算。有多少监视量就有多少路模拟量输入;有多少控制输出,就有多少路模拟量输出。它们比较好算。
估算出I/O点数及模拟量路数后,可依大、中、小型机划分的大致标准,估算要选用的PLC机型。
一般大、中、小机型间点数均有交叉,没有把握不妨都作考虑,再用计算法进一步确定。
(3)计算法
它是估算的再精确一步。要确定用什么样模块,用多少模块,一般要作4个方面计算:
1)模块数计算。确定了I/O点数,还要按I/O的物理要求,确定各用什么样模块。
对输入点,要依输入信号电压区分,是交流的,还是直流的?信号间有什么隔离要求?进而确定选用多少种、各有多少输入点的模块。最后,再依总数具体计算应采用多少种,各多少个模块。
对输出点,要考虑输出形式,是继电器,还是晶闸管或其它半导体器件?还有就是公共回路,一般点数多的模块,其公共回路就少;反之则多。如OMRON公司的C200H输出模块,若为8点输出,则每个输出回路都是独立的。这便于电路配线,但要用的模块多。而16个输出点的,则16路输出均用一个公共回路。这样模块各输出点只能用相同的电压,否则无法工作。选定了模块类型,再依总数计算模块数。
模拟量也有相应的模块要选择。如有的是4路输入或8路输入,有的是2路输出或1路输出,有的既有入,还有出,等等。选了合适的模块之后,再根据总的路数,计算模块数。
I/O模块数计算之后,再算要使用的机架槽位数,进而确定机架数。
2)电源容量计算。对PLC电源容量也要作计算。箱体式PLC电源容量一般都可自动满足,可不考虑。只是在确定隔离变压器(市电电源经隔离变压器再加载到PLC,以减少电网对PLC的干扰)时,对变压器的容量要稍作计算。模块式PLC的电源种类较多,要作相应计算,然后再选型。
3)响应时间计算。信号响应时间与PLC的循环时间有关,而循环时间与PLC的程序量有关。要计算,不太容易。不过,有的PLC厂商提供了经验公式,大体的关系是内存总量与要使用的点数有关,这样既可用以确定选多大容量的内存,也可大体确定循环时间。算出循环时间,就可进一步计算响应时间了。
特殊输入量的响应时间更要分别计算,有的可查有关模块的特性。
4)投入费用计算。在模块种类及数量确定后,一般还要依报价进行投入费用的计算。如果配置的方案多,对每个方案的投入费用也都要计算。精确计算费用有利于依经济性原则对系统进行配置。
(4)测试法
系统配置时,一些重要的数据不仅要计算,有的还要进行实际测试。如循环时间,可把编完的程序送入PLC进行实际测定。有的数据可由厂商提供,或委托厂商测试。
3.系统配置的步骤
系统配置的步骤为
(1)用类比法,大致确定可选用的厂商产品及机型。
(2)用估算法,估算I/O点数及模拟量路数,并确定要选用的机型。
(3)用计算法,依完整性原则计算所需的模块数。这里可能有多个方案,那就应计算出各个方案的结果。(www.xing528.com)
(4)再依可靠性原则,考虑必要的冷备份、热备份或冗余配置。若为一般系统,这个步骤可省略。
(5)计算各个方案的投入费用,并依经济性原则选其中最优者。
(6)必要时再进一步作性能计算或进行实物测试。再根据计算或测试结果,对原有的配置作修正。
4.系统配置类型
(1)基本配置:这种配置控制规模小,所用的模块也少。对箱体式PLC,则仅用一个CPU箱体。CPU箱体含有电源、内装CPU板、I/O板及接线器、显示面板、内存块等,是一台完整的PLC,送入程序,通电后即可工作。
CPU箱体依CPU性能分成若干型号,并依I/O点数,在型号下又有若干规格。基本配置就是选择一种合适的CPU箱体,来满足实际的要求。自然,PLC厂商箱体的型号及规格多,分布得越合适,也就越便于进行这种配置。
对模块式PLC,基本配置选择的项目要多些,有:
CPU模块:它确定了可进行控制的规模、工作速度、内存容量等,选得合适与否至关重要,是系统配置中首先要进行的。
内存模块:它可在CPU规定的范围内选择,以满足存储用户程序的容量及其它性能要求。
电源模块:有的PLC,它是与CPU模块合二而一的,有的是分开的。但这两者选择的原则都相同,都是依PLC用的工作电源种类、规格和要否为I/O模块提供工作及信号电源,以及容量需要作选择。电源模块多与其它模块相配套的,型号与规格不多,容易选择。
I/O模块:依I/O点数确定模块规格及数量。I/O模块数量可多可少,但其最大数受CPU所能管理的基本配置能力的限制。
底板或机架:基本配置时只使用一个底板或机架,这种配置简单,原因就在于此。但底板也有不同规格,所以还要依I/O模块数作不同选择。有的PLC,如OMRON公司的CJ1机,无底板,那样的PLC就没有什么底板或机架可选择了。
图1-22 CJ1机的基本配置
1—电源 2—CPU 3、4—I/O单元
图1-22所示为CJ1机的基本配置。
基本配置具有以下3个特点:
1)基本配置最简单。基本配置的PLC,其组成部分是不能再少了。少了就有损于PLC的完整性,就不成其为PLC了。
2)基本配置最便于扩展。基本配置最为简单,所以很容易扩展,而且扩展的余地也最大。
可加扩展单元,使PLC能控制更多的I/O点;
可加特殊单元,使PLC能进行一些特殊的控制;
可加远程单元,使PLC实现远程控制;
可加联网单元,使PLC实现联网,等等。
3)如选用模块式的PLC,单点的费用较高
单点费用是指用PLC实现控制时,每一I/O点分担的硬件费用。单点费用往往用它评价PLC配置的经济性。这个费用当然越低越好。
(2)扩展配置:箱体式PLC扩展配置是增加I/O箱体。I/O箱体有不同的型号和规格。可按所需增加的点数,选用相应的I/O箱体。
模块式PLC的扩展配置有两种:一为当地扩展,另一为远程扩展。
当地扩展配置:在基本配置的基础上,于当地增加I/O模块及相应底板或机架,这可使PLC的控制规模有较可观的扩大;
远程扩展配置:这种配置所增加的机架可远离当地,近的几百米,远的可达数千米。远程配置可简化系统配线,而且也可扩大控制规模。
扩展配置时应着重弄清两个问题:
1)该型号PLC最大可能的扩展配置。显然,充分利用最大可能的扩展配置,可降低PLC单点费用,提高使用PLC的经济性。
2)I/O地址的分配规律。显然,只有弄清了I/O地址是怎么分配的,才可能编写PLC程序。
扩展配置是在基本配置的基础上,增加扩展机架或扩展箱体,从而增加I/O点数的配置。
扩展配置可充分利用CPU、内存、外设资源,使PLC的单点费用降低。
扩展配置还可实现远程安装,简化接线,便于维护,可降低安装与使用费用。扩展配置依PLC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差别较大。图1-23就是CJ1机的一个当地扩展配置的例子。
(3)特殊配置:特殊配置是指增加特殊I/O模块的配置。特殊配置后的PLC可进行哪些方面的控制,与所配置的特殊单元紧密相关。目前,各PLC厂商已开发或正在开发越来越多的特殊单元,使PLC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强。
较常见的特殊模块,若按功能划分,有:
•高速计数单元:可计入与处理高频脉冲信号,从处理几万赫,几十万赫的都有。如果与旋转编码器配合使用,可测量与处理转动或移动信号。
•位置控制单元:可通过输出脉冲控制位置移动量及位置移动速度。有单坐标控制的,还有双坐标控制的,以至于多坐标控制的。双坐标或多坐标的还可实现两坐标运动协调。这实际是数控技术通过PLC特殊单元予以实现。
•模拟量输入、输出单元:可把传感器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存于输入通道中,或把输出通道的内容转换成模拟量作为控制信号,可对一路信号作转换,也可对多路信号作转换,可多达8路,以至于更多,即一个单元可处理8路模拟量。有的既有模拟输入、又有模拟输出,等等。
图1-23 当地扩展配置
1—I/O连接电缆 2—I/O接口单元 3、4—电源 5—CPU6—I/O控制单元 7—CPU机架 8~10扩展机架
•温度检测控制单元:温度是工业中常见的模拟量。为检测与控制它,PLC厂商开发专门针对它的检测与控制单元。实质上它也是模拟量,只是对它作了更多的预处理工作,如可适用于不同的温度传感器,可测的温度范围也可相应选择,用起来更方便。检测单元只能用于读温度值,并可显示,也可用作处理,但要另编程序。而控制单元,可自成控制回路,无须编程,也无须与PLC运行相关的程序即可实现温度控制。
•其它特殊单元:如计算机单元,可把有关个人计算机的主板、外设作成PLC的单元,插在底板上,可直接与PLC通信。再如ASCII单元,也具有运算与通信功能,可协助PLC的CPU作数据处理,等等。
(4)冗余配置
冗余配置指的是除所需的模块之外,还附加有多余模块的配置。目的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能否进行冗余配置,可进行什么样的冗余配置,代表着一种PLC适应特殊需要的能力,是高性能PLC的一个体现。一般的PLC是不具备这种性能的。
1)冷冗余。在配置系统后进行采购时,对易出故障的模块,多购一套或若干套作为备份,以备一旦现役的模块坏了,能及时更换,以减少故障后系统修复的时间,减少停工损失。之所以叫冷备份是因为备份的模块没有上生产线,只是放在备份库房中待用。
冷备份要备什么、备多少是颇有讲究的。过去有的工厂进口一些设备,缺乏备份,出了问题后,临时进口备件,一拖就是几个月,耽误不少时间,其损失是相当惨重的。
但也有的冷备份数量太多,无关紧要的也备份,很不合算。特别是PLC技术发展很快,旧产品常被新产品所更新,备份过多,不如用新的予以取代。
2)热冗余。热冗余是冗余的模块也上线,只是不参与控制。一旦参与控制的模块出现故障,它可自动接替其工作,系统可不受停机损失。
OMRONC2000H机、CVM1D机及CS1D机的CPU模块就可作这种备份。图1-24所示为CS1D机冗余配置时CPU机架的配置。它有两个CPU、两个电源、两个ControlLink单元,一个工作,一个热备。
当某个CPU单元出现问题时,双机单元立即将控制切换到另一个CPU单元。能以最小的影响,使系统继续运行。
图1-24 冗余配置
1—两个CLK模块(其中一个备份) 2—两个CPU模块(其中一个备份) 3—两个电源模块(其中一个备份) 4—双机单元
配备两个电源,可保证即使一个出现问题,而另一个仍可供电。
配备两个ControlLink通信单元网,双回路工作。如图1-25所示,一个不能工作,另一个仍可维持通信。图1-26所示的以太网也是冗余的,一个通路断开,另一个还可工作,并能自动选择路径。
图1-25 ControlLink网双回路工作
图1-26 以太网双回路工作
3)容错冗余。在特别或非常重要的场合,为做到万无一失,还有配置成容错冗余系统的。多套PLC,如3套PLC,同时工作,其输出依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裁决。这种系统,即使有少数PLC出现故障,系统仍可正常工作。当然,这种容错冗余系统也只是重要的场合才这么做。
冗余配置的目的是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冗余配置为何能提高可靠性?这是因为:PLC是由各种模块组成的,而各模块都有可靠度。在PLC非冗余配置时,任一模块出现故障,都会影响PLC工作。按若干独立事件构成的事件的概率计算原则,PLC的可靠度应为组成它的各模块可靠度的乘积,即
R=R1R2R3…Rn
式中 R———PLC的可靠度;
R1~Rn———各模块的可靠度,指在规定使用寿命内可靠工作的概率。用1减去它,即模块的失效率。
如各模块的失效率为万分之一,则其可靠度为
1-1/10000=9999/10000
如PLC由10个模块组成,则可靠度近似为
(9999/10000)10≈999/1000
其失效率为1-999/1000=1/1000
若为100个模块构成的系统,其失效率将为1/100。可知,系统越大,组成的模块越多,出现故障的概率也越大。
但若为冗余配置,情况就不同了。热备份也好,表决系统也好,必须至少有两个模块出现故障,系统才不能工作。这两个模块同时出现故障这种独立事件,构成系统出故障的合成事件,其概率关系也是乘,只是失效率的乘。同样用以上例子作讨论,若这100个模块均为热备,或三选一,则只有在两个相同的模块同时出现故障时,系统才失效。其故障率的计算可先分别算出各模块的失效率,再合成算PLC的可靠度,即
由于各模块为热备份或三选一,两个同时失效,模块才失效。两个模块同时失效的概率为(同样以单模块失效率为万分之一计):
(1/10000)×(1/10000)=1/108
即亿分之一的几率。
再算PLC失效率的概率为
1-(9999999/108)100≈1/1000000
即为百万分之一,确实是万无一失。
当然,实际上不会所有的模块都三取一或热备,所以失效率会比这个大。
(5)联网配置
为提高控制性能,往往要把在地理上处于不同位置的PLC与PLC,或PLC与计算机,或PLC与其它控制装置或智能装置通过传送介质连接起来,实现通信,以构成功能更强、性能更好的控制系统。
图1-27所示就是OMRONPLC联网的概况。
为了联网,PLC就要有与其相应的网络模块。要不要联网,如何联网,选用什么样的网络模块,也是在配置PLC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侧面。
(6)附加配置
附加配置是为PLC配备外部设备所作配置。其目的是为PLC程序的编制、调试、存储,以及数据的显示、存储及打印提供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