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期水资源利用:拓展与战略方向

新时期水资源利用:拓展与战略方向

更新时间:2025-01-0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11.4.3.1新时期水利工作面临新要求新形势下,辽源市未来既迎来难得发展机遇,也面临巨大挑战,需继续以有限的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支撑日益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新时期水利工作主要有以下要求。

11.4.3.1 新时期水利工作面临新要求

新形势下,辽源市未来既迎来难得发展机遇,也面临巨大挑战,需继续以有限的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支撑日益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新时期水利工作主要有以下要求。

1.节水优先,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构建“设施配套、集成规模、重点示范”的高效节水体系,以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为目标,打造高效节水农业,将高效节水贯穿于生活、生产、生态全行业各领域各用水户,深入到从源头供水端至末尾用水端的全过程各环节用水行为,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标准更高、效益更好的节水型社会。

2.丰源固网,提高水资源保障和风险防控能力

统筹当前长远,适度超前谋划水资源宏观调配格局,构建“东水西调、活水互济、全域成网、丰枯调剂”的现代水系水网。以“确有必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为要求,加强重点蓄水水源工程建设,推动实施跨流域区域引调水工程,疏通水资源调控动脉。通过工程改造、升级、配套、联网,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进一步提高全域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解决事关民生水利问题,提高水资源风险防控能力。

3.提标升级,筑牢防洪安全屏障

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流域、区域、城市防洪排涝兼顾,建成标准较高、协调配套的防洪减灾体系。推进防洪薄弱环节建设,提高流域防洪能力;以流域防洪体系为依托,结合海绵城市,全面提升城市排涝能力;完善田间排涝设施建设,提高农田除涝能力;加强科学调度和社会化管理,实现防汛调度指挥决策科学化、应急处置规范化、防汛抢险专业化,提高水利工程体系的洪涝调控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辽源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4.休养生息,系统保护修复自然生态

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色发展,以水源涵养和自然休养生息为根本,以水域保护为基础,以生态修复为抓手,系统整治国土江河,有序推进退耕还湖、还林、还草,加快河湖水系、地下水及黑土资源保护修复工作,构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全面提升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打造人水和谐、健康秀美的水生态系统。

5.改革创新,推进水治理能力现代化

结合省情水情和经济发展新常态,辽源市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为基本动力,以智慧水利建设为突破口,以逐步建立与完善资源环境红线管控制度、加强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强监督监管责任追究体系建设为着力点,打造“创新协同、制度健全、智能精细、运行高效”的现代水治理制度体系,重点推进水价改革、加强现代水治理能力建设,创新水利投融资机制,支撑和保障辽源市水利现代化发展。(www.xing528.com)

11.4.3.2 水资源功能拓展方向

根据辽源市地形地貌特点、资源禀赋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空间发展定位,基于发展战略,辽河源、全州地区是辽源市创新转型核心区,是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战场,是主要的用水区,也是水系生命树枝杈纵横的地区,推进“引松入辽”跨流域调水,以杨木水库、金满水库为核心,实施区域内大中型水库、河流水系连通联调工程,逐步形成高保障的供水圈,推动辽源市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同时,协调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严格控制经济社会耗水,树干的合理有度耗水也是树根涵养保护和树冠基本用水的保障。

重点完善现代高效节水体系,发展高效节水的现代旱地农业和现代灌溉农业,建设绿色大粮仓,保障玉米、水稻等重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加快现代水治理制度体系示范区建设,在加强蓄水水源工程建设基础上完善大江大河防洪工程及涝区治理体系,确保整个辽源市生命共同体的常态安康。

11.4.3.3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

统筹水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从系统的角度考虑,以构建水系生命树、建设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为基础,全力推进“精准先进的高效节水战略,高保障的供水水网战略,高标准防洪保安战略,高品质的生态文明战略,高创新的协同管控与制度建设战略”的五大发展战略,维系生命树健康和生命共同体永续发展。

精准先进的高效节水战略。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按照以水定产的原则适度发展灌溉面积,重点实施旱田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展开精准农业示范区建设,全面实施水田控制灌溉。在工业方面制定严格工业准入政策,推广新型节水工艺和技术。在生活服务业方面按照以水定供的供水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城镇公共供水管网节水改造。推进对再生水、雨洪资源等非常规水源利用。

高保障的供水水网战略。统筹区域内松花江、辽河各大水系及非常规各类水源,构建“引排得当、循环通畅,蓄泄兼筹、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高保障的现代供水水网。统筹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通过跨流域调水解决我市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高标准防洪保安战略。按照“蓄排统筹、洪涝同治”的原则,以流域防洪体系为依托,全面提升防洪排涝标准,打造“防得固、蓄得住、排得出”的防洪减灾体系。

高品质的生态文明战略。坚持保护与修复相结合的原则,强化生态红线管理与河湖水域空间管控,逐步恢复山水林田湖自然生态功能。

高水平的协同管控与制度建设战略。着力打造“体制顺畅、制度健全、运行高效、智能精细”的水利管理体系。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构建起水利信息化网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