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水资源总量采用下式计算:W总=Rs+Pr=R+Pr-Rg(6.1)式中:W总——水资源总量;Rs——地表径流量;Pr——降水入渗补给量;R——河川径流量;Rg——河川基流量;单位均为万立方米。
1.水资源总量采用下式计算:
W总=Rs+Pr=R+Pr-Rg (6.1)
式中:
W总——水资源总量;
Rs——地表径流量(即河川径流量与河川基流量之差);
Pr——降水入渗补给量(山丘区用地下水总排泄量代替);
R——河川径流量(即地表水资源量);
Rg——河川基流量(平原区为降水入渗补给量形成的河道排泄量);
单位均为万立方米(104m3)。
公式(6.1)中各分量可直接采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的系列成果。对于某些特殊地区如岩溶山区难以计算降雨入渗补给量和分割基流的根据当地情况采用其它方法估算水资源总量。
2.山丘区水资源总量根据山丘区河川径流量、地下水总排泄量和河川基流量,采用式(6.2)计算。
W总=R+Q总排-Rg (6.2)
式中:(www.xing528.com)
Q总排——山丘区地下水总排泄量,即地下水资源量,包括河川基流量、山前泉水溢出量、山前侧渗流出量、潜水蒸发量和地下水开采净消耗量;
式中其他符号意义同前,单位均为万立方米(104m3)。
3.平原区水资源总量根据平原区河川径流量、降水入渗补给量和平原河道排泄量,采用式(6.3)、式(6.4)计算。
W总=R+Pr-QPr (6.3)
QPr≈Q河排×(Pr/Q总补) (6.4)
式中:
QPr——降水入渗补给量所形成的河道排泄量;
Q河排——平原河道的总排泄量;
Q总补——地下水的总补给量;
式中其他符号意义同前,单位均为万立方米(104m3)。
按照上述方法,根据各分区近期下垫面条件下的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相关成果,计算各分区1956~2016年的水资源总量系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