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余应力也称内应力(Inner Stress),是指在外部载荷去除以后,仍然残存在工件内部的应力。具有残余应力的零件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其内部组织有强烈要恢复到一个稳定的没有应力状态的倾向。因此不断地释放应力,直到其完全消失为止,在这一过程中,零件的形状逐渐变化,从而丧失原有精度。
残余应力是由于在冷、热加工中,金属内部组织发生了不均匀的体积变化而产生的。
1.毛坯制造和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
在铸、锻、焊、热处理等加工过程中,由于工件各部分热胀冷缩不均匀以及金相组织转变的体积变化,会使毛坯内部产生相当大的残余应力。毛坯的结构越复杂,壁厚越不均匀,散热条件相差越大,则毛坯内部产生的残余应力也越大。具有残余应力的毛坯由于应力暂时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在短期内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但当切除某层表面后,就打破了这种平衡,残余应力将重新分布,零件明显地出现变形,甚至造成裂纹。
图4-22所示为一内外壁厚不同的铸件,浇铸后由于A、C比较薄,冷却速度快。当A、C先由塑性状态冷却到弹性状态时,B还处于高温塑性状态。此时A、C的收缩不会受到B的阻碍;但当B也冷却到弹性状态时,A、C的温度已降低很多,收缩速度变得很慢,B的较快收缩受到A、C的阻碍,因此在B内产生拉应力,A、C内就产生了压应力,形成相互平衡的状态。如果在A上开一缺口,A上的压应力消失,而B、C在残余应力作用下,B收缩、C伸长,使铸件产生弯曲变形。
图4-22 铸铁件残余应力的形成及分布
又如铸造后的机床床身,其导轨面和冷却快的地方都会出现压应力,若在粗加工中切去带有压应力的导轨表面,残余应力就会重新分布,结果使导轨中部下凹。
2.冷校直(Cold Alignment)带来的残余应力
在机械制造中,对于某些细长的工件常采用冷校直的方法使其达到平直要求。(www.xing528.com)
以轴的冷校直为例,为了纠正轴的弯曲变形,必须使工件产生反向弯曲(见图4-23(a))并使工件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当工件外层应力超过屈服强度时,其内层应力还未超过弹性极限,其应力分布情况如图4-23(b)所示,轴线以上产生压应力,轴线以下产生拉应力。去除外力后,弹性部分(细实线以内)力求恢复原状,而塑性变形部分已无法恢复原状,弹性恢复受到阻碍,形成图4-23(c)所示残余应力分布状态,即在上部外层产生残余拉应力,上部里层产生残余压应力;下部外层产生残余压应力,下部里层产生残余拉应力,冷校直虽然减少了弯曲变形,但内部组织处于不稳定状态,若再进行一次加工,又会产生新的弯曲。
图4-23 冷校直引起的残余应力
3.切削加工中产生的残余应力
切削加工时,工件表层在切削力和切削热的作用下,由于各部分产生程度不同的塑性变形,以及金相组织变化的影响,会使工件表层产生残余应力,这种残余应力,不仅影响加工精度,而且影响加工表面质量,这将在表面质量一章中讨论。
为了减少残余应力,一般可采取下列措施:
(1)合理设计零件结构,尽量结构对称,壁厚均匀。
(2)合理安排时效处理,铸、锻、焊接件都应进行时效处理,重要零件粗加工后也应进行时效处理,特别精密零件(如主轴、丝杠等),在切削工序间应安排多次时效处理以消除残余内应力。
(3)合理安排工艺过程,如让粗、精加工分开在不同工序中进行,使粗加工后内应力充分释放和变形,以减少对精加工的影响,精密零件严禁采用冷校直工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