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后的大约有100年间,没有新的合金钢的研究成果问世。进入20世纪后,法拉第被锰(Mn)钢发明者哈德菲德(SirRobert Hadfield)称为“合金钢的创始者”,受到了重新评价。在法拉第之后,经过许多研究者的努力,铬(Cr)、钨(W)、锆(Zr)、铌(Nb)、钒(V)、锰(Mn)等合金元素相继被发现,几种具有实用性的钢种也前后得到开发[3]。
后来到了1868年,罗伯特·墨希特(Robert Mushets)发明了8%W合金钢,被称为墨希特钢。这种钢加热后只需放在空气中冷却即可硬化,也就是所谓的自硬钢。后来证实,真正起作用的实际上不是W而是Mn和Cr等其他元素。
通常所指的墨希特钢是指2%C-2.5%Mn-7%W钢,被认为是最早的合金工具钢。其后人们还开发出了以Cr代替部分Mn的Cr-W自硬钢。(www.xing528.com)
后来,人们对墨希特钢及其他自硬钢进行了切削性能试验。美国的F.W.泰勒(F.W.Taylor)和M.怀特(M.White)发现用高温热处理(大大高出通常淬火温度的高温淬火)会提高其热硬性(高温时的硬度)。在寻找适用于该热处理的合金钢的过程中,终于发明了高速工具钢(简称高速钢)。
高速工具钢在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由伯利恒钢铁公司(Bethlehem Steel Co.)展出并获得了极大关注,这就是高速工具钢诞生的过程。当时高速工具钢的组成为1.85%C-3.8%Cr-8%W。到了1910年,代表W系高速工具钢主流的18-4-1系高速工具钢(0.75%C-18%W-4%Cr-1%V)被研制成功。其后,又有改善热硬性的Co添加钢问世。另外,由于W只是限于亚洲生产的战略性物资,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用Mo取而代之的Mo系高速工具钢得到了开发。直至1945年前后,美国钢铁学会标准AISI M2(日本工业标准JIS SKH51:0.85%C-4%Cr-5%Mo-6%W-2%V)钢种得到普及并延续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