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塑性变形机制与裂纹尖端塑性区尺寸

塑性变形机制与裂纹尖端塑性区尺寸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从宏观上分析裂纹尖端的塑性变形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假定裂纹尖端的材料为均匀各向同性的弹塑性体。在两个滑移系交替作用下,裂纹尖端发生塑性钝化并开口。图4-18裂纹尖端滑移面分离机制以下计算裂纹尖端的塑性区大小。ωa的条件表明,裂纹尖端的塑性区非常小,对塑性区外侧的弹性应力不产生影响。裂纹原长2c,加上塑性区尺寸后变为2a。下面介绍求解裂纹尖端塑性区尺寸的Dugdale模型。

塑性变形机制与裂纹尖端塑性区尺寸

如图4-17所示,与裂纹尖端的变形相关的因素包括:原子、位错、亚晶界、亚晶粒、滑移带、晶粒、夹杂、孔洞和作为连续体的多晶体。为从宏观上分析裂纹尖端的塑性变形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假定裂纹尖端的材料为均匀各向同性的弹塑性体。

图4-17 裂纹尖端塑性变形的不同尺度影响因素(单位:cm)

(a)原子;(b)位错;(c)亚晶界;(d)亚晶粒、滑移带;(e)晶粒、夹杂、孔洞;(f)多晶体

当裂纹尖端处发生塑性变形时,裂纹自身的形状会发生变化(见图4-18)。考虑单晶体裂纹试样受到垂直载荷作用,裂纹尖端两个对称滑移系开动的情形。如在面心立方晶格金属中,裂纹面方位为(001),两个滑移面方位分别为、(111);裂纹尖端的最大切应力方向大致与两个对称滑移系的滑移方向一致。在图4-18(a)中,设AB滑移系首先开动,由此产生新生表面AA'和BB'(见图4-18(b))。之后,在应力较大的A'处,另一滑移系开动,产生新生表面A'A″和C'C″(见图4-18(c))。在两个滑移系交替作用下,裂纹尖端发生塑性钝化并开口。

图4-18 裂纹尖端滑移面分离机制

以下计算裂纹尖端的塑性区大小。对于弹塑性材料,裂纹尖端会产生塑性变形,假定材料是理想弹塑性体,屈服应力为σys,则Ⅰ型裂纹尖端屈服区的尺寸(见图4-19)为

图4-19 应力松弛效应

式中:λ是塑性约束系数,为塑性区内最大应力与σys的比值。

式(4-48)推导如下。

对于平面问题,将式(4-16)代入主应力计算式,得到

采用如下的Mises屈服条件:

(www.xing528.com)

该结果正与式(4-48)一致。

如前所述,式(4-15)成立的条件是x≪a,因此,若ω<x≪a成立,塑性区外侧的弹性应力场仍可用式(4-15)描述。ω≪a的条件表明,裂纹尖端的塑性区非常小,对塑性区外侧的弹性应力不产生影响。该条件称为小范围屈服条件,其具体表达式为

将具体数值代入rs和Keff的计算式,得

该结果与不做修正的K=55.5 MPa·m-1相比,仅高出2%。

对于本算例,ω=2rs=0.5 mm,a=8 mm,ω/a=0.063,满足小范围屈服条件,在计算应力强度因子时,可以不考虑塑性区修正的影响。

下面介绍求解裂纹尖端塑性区尺寸的Dugdale模型。

在平面应力条件下,设裂纹尖端塑性区呈带状(见图4-20)。裂纹原长2c,加上塑性区尺寸后变为2a。塑性区内的应力等于材料的屈服应力σys,在垂直的远场应力σ作用下,根据塑性区顶端无奇异性的条件(K=K'(σ)+K″(-σys)=0),可以导出

图4-20 Dugdale模型[4]

当σ≪σys时,通过级数展开并忽略高阶项,得到

利用,式(4-59)可写为

对于平面应力问题,塑性约束系数λ=1。忽略系数的差别,该结果与由式(4-48)得到的结果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