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固态相变退火技术在有色金属(合金)中的应用

固态相变退火技术在有色金属(合金)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5-01-0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有色金属材料中基于固态相变的退火大体有两类,即多相化退火和重结晶退火。有色合金的多相化退火是基于固溶度变化的退火。除铝合金外,其他许多合金也可采用多相化退火来达到软化的目的。经退火后,坯料将发生软化。显然,退火时的多相化过程对软化也作出了贡献。

有色金属材料中基于固态相变的退火大体有两类,即多相化退火和重结晶退火。重结晶退火对于有色合金用得不多。我们只讨论多相化退火。

有色合金的多相化退火是基于固溶度变化的退火。一些有色合金,其固溶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在发生脱溶的情况下,脱溶相的大小与脱溶温度有关。例如图12-11中的Co合金,当它自α相区过冷至α+β相区的不同温度时,脱溶相β的尺寸将随过冷度的增加而减小;若将Co成分的α过饱和固溶体加热至双相区的不同温度,其脱溶相β的尺寸将随脱溶温度的提高而增大。就是说,在一定温度下,与一定浓度的固溶体基体相平衡的第二相应具有一定的尺寸。

如果设法使固溶体基体达到尽可能低的浓度,第二相粒子及其间距又足够大,则合金将发生软化,即多相化软化[4]。为达到这种软化目的而采取的热处理工艺就是多相化退火。

多相化退火工艺分完全退火和不完全退火两种。

(1)完全退火 完全退火是将已产生部分淬火硬化的合金加热至相变临界点(如图12-11中的t0)以上的温度保温,使合金变成单相固溶体,然后缓慢冷却,一般为随炉冷。完全退火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固溶硬化,使合金完全软化。大多数可热处理强化的铝合金于380~420℃加热10~60min,然后以不超过30℃/h的速度冷却,会完全软化[9]

978-7-111-21168-6-Part04-30.jpg(www.xing528.com)

图12-11 固溶度随温度而变,脱溶相大小与过冷度(脱溶温度)的关系[4]

(2)不完全退火 不完全退火则是加热至相变临界点(如图12-11中的t0)以下的某一适当温度保温,然后较快冷却,一般为空冷。大多数可热处理强化的铝合金,其不完全退火的加热温度为350~370℃,保温2~4h,随后空冷或水冷。不完全退火的保温时间虽较长,但因加热温度低,而且又采用空冷或水冷,故总的生产周期比完全退火短,在实际生产中仍然是可取的。不完全退火只能部分消除固溶硬化,使合金部分软化。

除铝合金外,其他许多合金也可采用多相化退火来达到软化的目的。例如,若双相黄铜热加工后从β相区以很快的速度冷却下来,由于合金组织中含有大量脆性的β′相,其塑性和韧性会降低。为了消除脆性,可将合金加热至β相区然后慢冷,让片状α相从β相中充分析出,使合金软化。

需要指出,在实际生产中,变形合金(如变形铝合金)在热轧后、第一次冷轧之前,很少采用纯粹的多相化退火工艺,而往往是将多相化退火与消除部分冷加工硬化的退火结合起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预备退火或坯料退火。例如,铝合金热轧板坯的终轧温度一般为280~330℃,在不采用中温轧制的条件下,热轧后通常是空冷至更低的温度。对于热处理强化的变形铝合金,这种工艺不仅会产生加工硬化,而且会引起部分固溶硬化。为了便于冷轧,一般都需要进行预备退火。经退火后,坯料将发生软化。显然,退火时的多相化过程对软化也作出了贡献。由于坯料退火时除发生多相化过程外,还发生再结晶,故应选择较高(比纯粹的多相化退火高)的加热温度,2A12铝合金的加热温度达440~450℃,保温1~3h,以不超过30℃/h的速度冷至270℃以下再出炉空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